昨日中午,一位宿迁泗阳的泉友发来私信,托我帮忙出售一枚小字异书当十。
我问他自己为何不出,他坦言已在朋友圈挂了许久,始终无人问津。这位朋友专攻老酒收藏,钱币圈人脉有限,纵有好货也难遇知音。
点开他发来的图片,原汁原味原包浆,传世状态,字口不错,品相味道还说得过去,一眼大开门。
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保底价仅有1900元。这个价格,放在小字异书当十这个苏十龙头名版身上,堪称漏价。
若在八九年前,我定会毫不犹豫地拿下这枚钱币。那时的我,正痴迷于苏十收藏,从普版到名誉版,从传世美品到各式坑口,陆续集藏,小有规模。
那段为了一枚心仪之品,甘愿省吃俭用的岁月,现在想来依然热血沸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的那些心爱之泉,都先后离开了我,嫁入"豪门"。而我,也逐渐淡出了这个版块。
如今,听到这个价格,我的内心已经毫无波澜。不是钱币不好,而是玩苏十的那股心气,已然随风而逝。
曾几何时,苏十圈子里活跃着不少大佬级藏家。南京的梁总,专攻苏十版别多年,撰写苏十版别研究文章数十篇;上海的唐先生,为了一枚大宝盖苏十,不惜超行情价很多诚恳向笔者求购,收获颇丰,撰写研究性论文多篇;还有淮安的苗会长,长期收集各类版别苏十,在版别品种这一领惑,无论苏百还是苏十,已处于孤独求败的段位……
玩苏十的大佬,还有很多,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枚举了。总之,那时的《苏十群》里,每天消息不断,新收获的藏品照片此起彼伏,版别讨论热火朝天。
而今,群聊常常整日寂静。偶尔有人发枚钱币,回应者也寥寥无几。
那些曾经为了一枚好版“冲动一拼”的大佬们,似乎集体消失了。有的转向了更高端的银元领域,有的因生意周转被迫出让多年珍藏,更多的则是渐渐淡出,将曾经的挚爱锁进保险柜,只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把玩。
下午,我还是帮那位朋友将这枚小字异书挂上了朋友圈。意料之外,竟有二三十位泉友前来询价。
可一听1900元的价格,大多数人便打了退堂鼓。“行情不好”、“再便宜点”、“考虑考虑”……各种推脱之词不绝于耳。
最终,这枚钱币被一位上海泉友爽快拿下,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小字异书作为苏十的龙头品种,历来难觅佳品。有的铲客奔波一线多年,过手苏十无数,也难遇到一枚小字异书。
这在任何时期都是硬通货,不会因市场短期波动,而改变其稀缺本质。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苏十低谷期,一位老藏家的话:“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只是需要时间证明。”果然,随后三年苏十行情稳步回升,那些在低谷期坚持收藏的泉友,最终都获得了丰厚回报。
当下的冷清,或许正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在积蓄能量。古玩收藏从来都是如此循环往复,当所有人都狂热时,需要保持冷静;当众人皆冷淡时,反而应该用心寻觅。
作为曾经的苏十爱好者,我依然相信这个板块的价值。
苏十的版别复杂程度、铸造工艺的精湛、历史底蕴的深厚,在清代铸币中独树一帜。
那些潜心研究版别、耐心积累精品的藏家,终将等到价值回归的那一天。
愿所有泉友,都能在收藏的道路上保持初心,不为市场喧嚣所惑,也不因一时冷清而放弃。
愿我们都能在合适的时机,遇到心仪的藏品,完成属于自己的收藏体系。
更愿苏十的春天,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