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炒邮网论坛
→
邮币卡资讯
→
盘点24套设计较为失败的编年邮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盘点24套设计较为失败的编年邮票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14 9:20:00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盘点一下近几十年来设计得比较失败的邮票。怎奈一是现在设计得不尽人意的邮票越来越多,二来也没找到合适的契机(写文章的契机很重要,二十年来,我一直想把自己的两大爱好——集邮和京剧结合起来写一篇文章,但直到去年10月《梅兰芳》邮资片发行才找到契机)。正巧前段时间写《中印尼建交》时提到水彩画模糊一片的问题,遂想以1992年为起始时间线,盘点一下这三十多年编年邮票中设计得较差的24套。1992-4《近海养殖》:按如今的设计理念,邮票的背景一定会放上海洋、水波纹等元素,但这套票偏偏只有一个主体。但是如果不看邮票名称,乍一看图案,还以为是海洋博物馆的标本展示,明明是活体,却毫无生气。而且往深了说,又是一套文不对题的邮票。1993-15《郑板桥作品选》:这套票的选题很好,但素材选择有问题。郑板桥的精品画作都收藏在上海,而设计者为了平衡各个地方,选择了扬州、北京、天津等各地的画作,有的根本不能代表郑板桥的巅峰水平。再一个,就是这套票的边饰,给人感觉很“脏”。这就回到《中印尼建交》那套票了,方寸之间一眼要干净清爽,显然,这套票并不合格。1993-17《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第二枚画面上,主席的两条腿都看不见了,如此明暗处理显然不当。小型张上塑造的是50年代建国初期的毛主席形象,对比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小型张上的主席形象太年轻了。1994-9《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二组)》:第一眼感觉就是凌乱,人物线条杂乱且没有美感,名句、印章多而杂,与第一组淡雅、高古的风格不能比。1996-28 《城市风光》(与新加坡联合发行):很难想象,清秀、典雅的江南古城会画成这样模糊一片,你告诉我,这能代表苏州?这什么玩意儿?无独有偶,《中印尼》《现代桥梁》也是这种风格,水彩或水粉朦胧一片,缩小后印成邮票,几乎看不清哪儿是哪儿。2008-8《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两枚连印的票,我真佩服设计师,竟然把中间的齿孔打在桥面上!这是“断桥”么?你但凡稍微调整一下角度,也不至于让齿孔打在桥上啊!让两枚邮票上的桥连起来,就那么难吗?2011-25《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这套票设计的失败,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如果说,之前我还对某大师有所容忍的话,这套票则是让我彻底对他失去忍耐。那个画蛇添足的祥云,那两道多此一举的白边,这一点,连《集邮博览》都刊登了我的批评文章,足见其有多么不得人心。2012-18《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三)》:明明是保家卫国的人民英雄,却让人感觉阴森可怖、后背阴冷,你就说设计师该不该拉出去枪毙吧!2012-28《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白底色上白瓷器,你让我眼睛看瞎了也看不清啊!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看同年发行的《和田玉》,人家的背景用的是什么颜色。2013-16《龙虎山》:这套票原先2008年就准备发行,当年在新邮预订的宣传海报上还公布了图稿,当时是两枚,画面清新,印刷也很清晰。后来2013年正式发行时,就只看到几坨黄黄的东西了。2014-14《黄梅戏》:这套票最大的问题是面值和图序的安排。《天仙配》是黄梅戏的扛鼎大作,却安排在了第一枚,面值还是本埠的80分,而《打猪草》这样的乡野歌舞小戏,却安排在最后一枚,发行部门对黄梅戏的了解几乎为零。2014-20《长江》:“黄山独秀”这一枚纯粹扯淡,黄山跟长江八竿子打不着,难道安徽省只有一个黄山能代表么?当时邮票发行前我就说,安徽这一枚不如起名“皖江新貌”,以八百里皖江上几座长江大桥来对比长江的昨与今。而邮票却只选有名的不选正确的,黄山偏安皖南山区,离长江差着200里呢!2016-5《高逸图》:套票三枚连印,却又用白边分开,那请问连印的意义是什么?对比小型张才发现,加白边的连印,是不想让集邮者发现画面不全——王戎身后的童子哪儿去了???2017-12《浙江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无论是图案内容,还是外形规格,都是与高校系列格格不入的一套邮票。2018-23《长江经济带》:元素堆砌的集大成者。2018-31《港珠澳大桥》:很难想象,一座长桥,不用俯视的视角、横长的票幅去描绘它的雄伟,竟然采用了竖式的票幅+乱七八糟的地标建筑!什么也不想说了。2019-24《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桥梁邮票的灭顶之灾,让人直接想骂娘!特别是第二枚,不注意看,还TM以为是恐龙呢!2023-1《癸卯年》:不多说,懂的都懂。2023-14《太极拳》:本身画面主体色彩就淡,却又用了白底色,简直是“德化瓷器”的翻版。再一个,人物的动作也不够准确。2023-2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又一套元素堆砌之作。反正以后遇到这类题材,就把有关元素一股脑儿往上堆就行了。2024-8《越剧》:2024年最失败的一套邮票。无论是剧目选择上,还是场景选取上,都注定其是一套彻头彻尾失败的邮票。2025-2《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原以为上面那些已经很让人惊叹了,没想到今年开年就让人看到一套毁天灭地之作。十套设计优秀的邮票积累的口碑,比不上这三枚邮票的杀伤力大。幸亏是出现在年初,要是新邮预订时发行,预订量还得再往下滑。2025-12《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代表我泱泱中华、天朝上邦,建成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宏伟建筑群,被某大师搞成平面模型、标本。就这样还要吹,还要洗白。2025-2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三枚票,三个设计师,但能不能统一一下设计风格?再有就是能不能别再找个设计工作室就把任务交出去?邮票设计不等于平面设计,更不是设计师个人风格展演的地方!为什么2025年了,《孙传哲邮票设计艺术》还能获得集邮人青睐?现在的设计师不得好好学习前辈邮票设计大师的设计经验么???列出这些,不代表其他邮票没有问题。众所周知,编年邮票的设计水平是无法与老票相比的,就是JT后期,也出现了很多设计拉胯、拉低了整个JT票水平的应付之作。编年票划拉出这24套,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邮票设计能逐渐恢复到80年代前期精品迭出的水平,虽然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844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