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收藏不过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25 17:08:00
前不久看到一篇关于安徽铜元的帖子《这场安徽铜元盛宴,你怎能错过?!》(作者:三点半藏泉),从周日晚上到周一晚直播时,一直有泉友和我聊起这场安徽铜元。索性我就来写一篇文章谈谈我的看法。
个人趣味:有的图谱我不认同这场安徽铜元第一枚入眼的是安徽ONE SEN 正A版,周三晚上10点多我还给朋友留言说,我有意向让他帮拍,但次日中午再看时就放弃了。据帖子里说是周谱原物。(下图来自《中国机制铜元目录》)
我次日再看时,一是觉得文字偏圆。二是觉得局部笔画写得过“滑”,没有清人“涩行”的感觉。于是在网站上找了一枚同版币的图片。
比较了下文字,感觉局部存在优劣之别,我更偏向于网络借图品更真实。一是局部笔画饱满,笔法到位。二是网络借图品的外圈小字与内圈大字风格一致:笔画偏粗而饱满。而周谱品外圈小字偏细,与内圈大字风格有别。SEN ONE正A是倒A的修模版,个人并不觉得存在如此极品之物。毕竟是后期修模。
再则,我对安徽五文一向颇有微辞:铸量仅有7060枚,一个工作模一个祖模而已,没有必要存在4个版。清代的龙版币模一般都是国外雕刻师完成,再经过飘扬过海几个月,运送而至,一是经济成本二是时间成本,实在没必要五文搞了一堆各式各样的祖模,却只生产一个工作模的量。而安徽的宝皖系列,无论打制,或者是TEN CASH与ONE CENT的先后顺序,都是很难嵌入安徽铜元铸币史的。这些铜元对我来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倒是安徽小英文水龙,我一见倾心,上次便找泉友帮忙,收入囊中了。

时代烙印:品相与版式的冲突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存在时代的烙印,包括每个藏家。廿年前,版式当道。廿年后,品相为王。版品结合,当然最好。但是品相与版式之间的相互妥协,是一门艺术。不是说只要版式不要品相,或者反之。具体在哪个版式上,品相可以退让几步?——这是数十年过手经验的积累。我的观念是:6级或6级以上名誉品,品相可以适当妥协,但普版绝不妥协。比如我入藏的安徽缺值小坐龙,入盒有洗。为此,我把上家说了一通,好好的为何要去洗?上家说不是他洗的。我为之叹息不已。(下图为入盒后与原味状态的比对,当然原味状态有点仙图。)
于是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原味更值得收藏。对我来说,化学溶液清洗过的铜元可能可以博个高分。藏家出货时不得已而为之,我也可以理解,但我不赞同。在实在难得的铜元上,我可以勉强接受,但我始终为之叹息。但也有极个别,处理过比不处理可能会好些,比如下面这枚我藏的安徽6字云龙。但这些目前来说是极个别现象。大部分是不见一丝红光,白光满币走的MS。这些对收藏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我始终觉得,品相战胜版式,是一种时间与历史的必然。高中时我曾买过一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后来这本书又随我在白山黑水间游荡了四年。美,是人类永远的追求,这个命题是不会改变的。变化的可能是究竟什么是美,即美的定义、美的内涵的变化。于是我的收藏观,是宁缺勿烂,而非抱残守缺。
有泉友会问,找不到怎么办?那就交给时间。有泉友会问,出不去怎么办?那就交给时间。有泉友会问,看腻了怎么办?那就交给时间。所以,收藏不过是一场漫长的等待啊。时间会说出一切真相,时间终将证明:美才是永恒。下图几乎没有重复的版,都是不同的字面。
当年咬牙切齿拿的一枚三全安徽十三珠小坐龙,略带小P光。四年一过,再也找不到类似藏品了。
密刺龙、大头龙、反N、大小英文、阔面龙,每一枚都是在漫长等待中的咬牙切齿的瞬间。等待吧,就像朱光潜引用的一则德国广告词:慢慢走,欣赏啊。美是在漫长等待中,转头一瞬间的发现与惊喜。没有就等待,见了就抓住,别错过、别后悔。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99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