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身为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追赶盗墓贼,保住了一件元代文物。4年来,这件文物一直在他家中存放,文物部门不愿领走,当地警方也只是象征性地查看后再无举措。4年后,一个无中生有的流言让他再度陷入两难——有人在网上发帖,称身为村支书的他将珍贵文物私自截留、据为己有。
【网帖】
村支书将元代文物据为己有
7月7日10时许,郏县薛店镇唐村村支书唐要国说起那件“烫手”文物一脸无奈,“我提心吊胆保管了四年,如今却被说成是‘私自截留,试图据为己有’。真憋屈!”
几天前,当地一论坛出现一则帖子,称该县薛店镇唐村村支书唐要国,四年前利用职务之便,将一件珍贵的元代文物私自截留至今,试图据为己有。发帖人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核实情况,将唐要国严肃处理,并追回本该属于国家的文物。“我家的确有件文物,并且已放了四年。但我从没想过要据为己有,是有关部门始终没拿走啊!”唐要国介绍,自己保管的那件文物,是元代开国元勋哈拉德(dai)将军陵墓前墓碑顶部的碑帽,上面篆刻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fu)亲笔题写的碑文,重约数百斤。
【背后】
他和村民从盗贼手中追回了文物
据唐要国回忆,2006年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村子附近的元代将军哈拉德陵墓被盗。身为村支书的他赶紧组织村民前往现场。在追了三四里地后,村民们在路边发现了盗贼们急于逃脱丢下的那块墓碑碑帽。由于碑帽重达数百斤,唐要国和几个村民费了很大力气,才将碑帽抬回村里。
唐要国说,他们把碑帽抬回村子后,立即给县文物部门打了电话,同时还报了警,“警方很快就来了,但他们只是简单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做了一些记录就走了。而文物部门的答复是:谢谢我和村民保护了文物,东西暂时放在我家里,随后他们会过来领走”。
几天过去了,唐要国一直没等到文物部门的人。因担心文物发生意外,就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碑帽埋了起来。
【实情】
警察专家先后到,文物还是没出去
可这一等就是4年。4年间,唐要国曾多次给当地文物部门打电话,询问文物的处理问题,但文物部门一直无动于衷,唐要国觉得很奇怪。
没等到唐要国把心中的疑惑解开,论坛里就出现了那则质疑他想把文物据为己有的帖子。
帖子出现的第三天,唐要国家里就来了两拨特殊的人。
第一拨是当地警察,第二拨是一群自称是当地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唐要国两次挖开地面让对方查看文物,两拨人都只是简单瞅了瞅就离开了。关于如何处理文物的问题,两拨人都只字未提。
唐要国再次致电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得到的答复让唐要国哭笑不得:请好好保管文物,我们会尽快处理。“四年前是这句话,等了四年,竟然又等来这句话。”唐要国甩着手说。
【说法】
签了保管协议,他有义务保管
7月7日中午,记者采访郏县文化局主管文物工作的一位柏姓副局长时,柏副局长介绍,那件碑帽无论从其本身,还是碑文的书法篆刻,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我们和唐要国签订了保管协议,所以由他保管我们很放心。”
对于这位副局长提及的“保管协议”,唐要国却是一头雾水。“当初追回文物后,我给他们打过电话,他们只是在电话里说让我暂时保管,怎么突然冒出个不存在的协议?”
而对于这件文物最终如何处理,柏副局长始终没有给出正面答复。
【价值】
“就算称其为国宝也不为过”
昨天上午,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位在全国文物考古界具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原郏县文庙博物馆馆长、孔子第76代孙子、今年已63岁高龄的孔令公先生。
采访中,孔令公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多年前曾担任过郏县文庙博物馆馆长,所以对哈拉德墓碑碑帽多次进行过研究,“毫无疑问,那是一件极具价值的文物”。
孔令公向记者介绍,绝大多数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碑最多是单面雕刻、单面撰写碑文,而哈拉德的墓碑却与众不同。在墓碑(包括碑帽)正面和背面均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碑文也是双面撰写,这是少见的。换句话说,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碑帽就具备了很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碑帽上的碑文是出自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之手,这更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其价值无法估量,“就算称其为国宝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珍贵,为何当地文物部门迟迟不愿将其领回?对此,孔令公表示因为自己曾经的身份,不好直接评价,“只能说是管理上有问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也相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