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西安邮社的兴衰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0/9/8 20:26:00

(上)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电信还不是很发达,寄信就作为一种主要的联络方式,邮票销售是由邮政所垄断的,只有邮局才能出售邮票。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随着集邮活动的不断开展,人们的商业意识开始萌芽,一些有经营头脑的人开始瞄准了集邮这个特殊商业活动,于是就出现了销售邮票和集邮用品的商店,大家管这种商店叫邮社。

集邮者个人搞邮票经营是很早的事,全国各地在20世纪初期开办的邮社并不鲜见。本文主要谈一谈改革开放以后这30年邮社的兴衰。

在20世纪80年代末,伴随邮票的升值和炒作的开始,人们除了在邮局预订邮票外,也想从别的渠道买到邮票。因为那时要在邮局获得一个邮票预订证是非常难的。于是,西安市就从1990年初开始逐渐出现了几家邮社。最早的邮社是开在西安市柏树林街的长安邮社和碑林邮社。笔者在闲暇时曾常去长安邮社,那虽是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店,但是经营的品种却非常多,除了中国邮票外,还有一些外国邮票,盖了戳的信销票也有不少,很是吸引人,记得笔者的几枚苏联的小型张就是在那里买的,当时是看着漂亮,就买下了。每到星期天,那里总是围着许多人,感觉邮社的生意非常好。逛完长安邮社,就顺便看看与其一墙之隔的碑林邮社,那里的邮票品种也不少。因为当时的柏树林街开有好几家书店,一般人都是在逛书店之后,也就顺便去邮社溜达。由于笔者那时刚参加工作,看着邮票眼热却囊中羞涩,多数时间是去看看热闹。

在这条街上,还有一家叫古今阁的邮社,老板就是后来以一部《陕甘宁边区印花税票》而出名的集邮名家贾文春。在1997年全国邮展上,这部邮集获得了金奖加特别奖,是陕西省获得金牌的第一人。可惜古今阁邮社没开几年就关门了,后来贾文春开玩笑说:“咱玩了一辈子猴(首轮‘庚申猴’邮票),最后没‘猴’耍了,自己没留下一个猴。”他玩集邮、开邮社的行为和举动,引导了他的几个孩子也都加入到了集邮的队伍中。后来,在这条街上又出现了一家四方邮社。也许是这条街有生意气氛吧,这几家邮社都开在这条街道上,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个集邮中心。那时,开在西安市东大街口的西安市邮票公司门市部也是整天车水马龙。因为当时唯一的报刊门市部也开在那里,报刊销售火暴的同时,也让许多人顺便关照一下集邮的生意。门市部的集邮柜台里摆放的邮品很多,也很便宜,特别是新邮发行时,还经常出现争相抢购的场景。笔者曾在那里一次就买了好几年的贺年明信片。现在想想,当时应该再多买点。

随着集邮热潮涌动,后来在接近二环的文艺路上又开了一家邮社,名字记不清楚了。这家邮社也常有人前去购买邮品,笔者就在那里买过几次首日封,因为当时首日封也很难买,而在那里是偶尔可以见到的。不久在这家邮社的对面也开了一家邮社,同样非常吸引集邮者的目光。

1990年下半年,一位叫王晋豫的人在南院门(西安市邮票公司门市部的对面)开设了一家叫灯塔邮社的邮票店,这里不仅经营各种邮票、邮册、流通纪念币,就连当时刚出版的《西安集邮报》也有出售,生意很不错。笔者因为当时常去南院门的邮票门市部,就少不了到邮社里转转,看有啥合适的邮品可买。这家邮社一开就是8年,到1998年时搬到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德福巷,一直经营到现在,成为目前仅存的一家邮社了。而其他几家邮社,都在邮票市场形成后渐渐闭门谢客,早早就销声匿迹了。而就在1997年邮市行情达到高潮的时候,还有人分别在西安后宰门和土门邮局旁边各开了一家邮票店,但随着邮市进入低迷很快就关张了,甚至连邮票社的名字也没留下。

(下)

今年4月初,在与西安仅有的一家邮社——灯塔邮社老板王晋豫先生交谈时,他说他是西安市个体户邮协的负责人,邮社有一批固定的客户,所以一直坚持经营。本来当时想拍一张这家邮社的照片,可是邮社所在整条街都在装修,要好几个月才能搞完。近日,笔者又去看他们即将装修完的邮社门店,虽然原来的邮社位置的门脸已经快要装修完了,但是已经不能再作为邮社来经营了。根据市政规划,这条街将办成咖啡馆和茶馆一条街(见图)。王晋豫先生说:“灯塔邮社可能就这样告别门店经营了,我这里几百个邮票预订户的业务,只能移到邮社对面胡同里的家中办理了。”现在,他在家里经营邮票的同时,还兼做着福利彩票的业务,他的投注站还出过上百万奖额的中奖大户呢。

邮社的兴衰,不仅是集邮进入市场化的一种演化,也是集邮兴衰的表现。集邮市场的开办给集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集邮者购买邮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今,在西安市的西新街和北大街分别有两个集邮市场,经营着各种邮票、邮品和集邮用品。这两家邮市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建成的,主要是为了整顿市政环境的要求,把当时的马路邮市搬进室内经营,形成了管理比较规范、有固定经营柜台的正规市场。随后在朱雀路和小东门建成的古玩市场,也有经营邮品的摊点。2010年,在西安市中心的钟楼,中国邮政又开设了集邮专卖店。货比三家,这些都使得集邮者、投资者和收藏者选择邮品的空间更大了。

邮社的产生,是集邮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在集邮活动复苏的年代,人们还没有把邮票当成一种特殊商品进行大量交易的时代,那时的邮社经营者以敏锐的目光率先介入集邮经营领域,成为改革开放后在集邮界首批吃螃蟹的人。邮社在古城的消失,也许是集邮发展的悲哀,多少让人有些不舍,但是这毕竟是社会的发展,悲哀的同时也许就预示着一种进步,那就是市场化、集中化经营的进程。过去在邮社也只能看到少量的邮资票品,而如今在邮市里,各种邮资票品都能见到,成包成堆的新邮更不鲜见,这也许说明邮品太多了,其自身价值可能就小了。

目前的邮市基本上变成一种赤裸裸的商品交易了,反而让集邮者没有了当初那种心动的集邮情结了,少了一种集藏的欲望。当年在邮社欣赏好看的邮票,在地摊上讨价还价,看着漂亮的邮票而囊中羞涩,看着大家为一套好看的邮票而争来争去的情景,现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敢想象的是,如果哪天邮票不再成为炒作的品种了,或者说邮商没多少差价可以赚了,部分邮商可能就会撤出邮市进而放弃邮票生意了。不是吗?现在的邮市已经演变成邮币卡市场,经营各种电话卡、金银币、流通纪念币和纸币的摊商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有挤掉邮票的势头。

在市场扩大的同时,电信和网络的快速普及也影响着集邮市场的发展,网上交易具有经营成本低廉、没有时间约束且成交迅速的特点,邮市里邮品价格高,集邮者可以到集邮网站上去购买。但是网络交易的关键是信誉,这是目前网络交易中大家最关注的焦点。在如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中,信用缺失的确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集邮市场自然不能置于其外。但愿目前尚存的邮市能在各地收藏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在邮政部门、各级管理部门和邮人努力改善邮市经营环境的前提下,能在未来若干年里能减缓邮市衰退的速度。在邮市逐渐在邮人面前消失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那个叫做“邮社”的名字,又重新回到广大集邮者的面前。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骆延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42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