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00年来,我国从一个腐朽没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帝国变革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在集邮这方小小的舞台上,也演绎了一个旧貌变新颜的过程。试以每一个10年为界限,列出本世纪对后人影响最大的集邮事件,作为温故知新之谈助。
前10年代:洋员制造“福州飓风票”
其时在华集邮者主要是外国人。1903年10月22日至24日,福州邮局的外籍职员谎称运输邮票的船只在海上遭遇台风,1分邮票用完,自行将蟠龙红色2分邮票沿对角线剖开使用。购用时,由局员为寄信人当场贴在信封上,随即加盖刻有“Postage 1 Cent Paid”(邮资1分已付)矩形章及邮政日戳。后来查阅气象资料,当时并无台风,纯属局内外集邮者串通制造集邮趣味品,现有实寄封、盖销封、真戳假章封等不同档次的商品。
10年代:孙中山亲自设计邮票
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留任在北京的邮政总办法国人帛黎以蟠龙邮票和欠资邮票加盖“临时中立”发行,遭各界反对,又在已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再加盖“***”,不伦不类,为此孙中山致电袁世凯督促帛黎只准发行加盖“***”的邮票。孙中山并亲自主持邮票设计,普通邮票以飞机为图,光复纪念邮票以总统像为图,并由商务印书馆印出试模样票,后因袁世凯夺取政权而没有正式发行。
20年代:中华邮票会成立
1925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邮票会是第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邮会,周今觉为会长。会刊《邮乘》于1926年在纽约万国邮票博览会获奖,成为第一次在世界邮展获奖的中国展品。
30年代:甲戌邮票会成立及西迁
七七事变后,1934年在郑州成立的甲戌邮票会迁往西安,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广泛联系集邮人士和普及西南、西北地区集邮活动的重要团体。
40年代:新光邮票会与邮政总局在上海联合举办邮票展览
这是在中国规模空前的邮展,开幕日当天还专门发行了《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邮票第二组(暗绿色),扩大了集邮的社会影响。
50年代:《集邮》杂志创刊
1955年创刊,曾两度停刊和复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为其会刊,最大期发行量曾达50万份,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期刊。
60年代:“文化大革命”摧残集邮
1966年,《集邮》被迫停刊,集邮收藏品被当作“四旧”烧毁;1968年,邮电部军管会称:“今后集邮不搞了,集邮本身就是搞投机倒把、玩古董,在国际上有人利用这点搞特务活动”,就此,集邮公司被撤消,国家库存邮品被销毁,集邮活动被否定。
70年代:集邮活动在中国复苏
1978年,中国邮票公司恢复国内业务;1979年,邮票发行局组织拍摄《集邮》电影,邮电部为出国和在香港展出中国邮票而发行纪念邮票J41m和J42m,中国邮票总公司组织中国集邮家与日本集邮家交流;1980年,《集邮》复刊,举办“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广州市集邮学会成立。这些活动标志着在中国重新迎来了集邮的春天。
80年代: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2年成立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于1983年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从此积极组织展品参加世界邮展,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邮集在伦敦’90世界邮展中首次获得金奖。
90年代:中国19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
这次邮展充分体现中国党和政府支持集邮,国家主席亲自担任邮展名誉主席。在这次邮展中,沈曾华和李曙光的邮集分别荣获大金奖加特别奖,前者并获国家大奖,香港林文琰展出“东、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