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 - 德化窑瓷器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
4-1 | 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 | 1.20元 |
4-2 | 白釉象耳弦纹尊 | 1.20元 |
4-3 | 白釉观音坐像 | 1.20元 |
4-4 | 白釉达摩立像 | 1.20元 |
背景资料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中国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公元1644~1911年)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清人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德化窑瓷器产于今福建德化县。在福建德化,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德化窑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他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泛红,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塑继承传统手法,形象刻画深入,衣纹飘洒自如,并把传统的雕刻技法进一步运用于日用瓷和陈设瓷上,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内容选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分别为白釉夔龙纹双耳三足鼎、白釉象耳弦纹尊、白釉观音坐像、白釉达摩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