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邮顾名思义是珍贵稀少的邮票,虽然1980年猴票市场价格高达13000元,但只珍不稀,所以不能称之为珍邮。市场上或是集邮公司出售的一些邮品册或礼品册,无论邮册内是否包含珍邮,均冠以“珍邮”的名称,更是笑谈。下面,我仅谈谈几点个人看法,欢迎朋友们跟贴,一起讨论。
珍邮的评判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经过邮政窗口出售过,在集邮史或邮政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存世量很少的邮资票品。如,红印花小一元、中山倒、小一片红、天安门放光芒等。
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未经邮政窗口出售,但因背景特殊,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的邮资票品。如,大蓝天、大一片红、普9天安门图美术邮资封28号大炼钢铁邮资封等。
三、 因图案或文字错误取消发行并收回销毁的邮资票品。如,纪20《苏联十月革命》、纪54《国际学联》等。
近些年有些人偷梁换柱,对某些并不珍贵的邮资票品也称为珍邮,说什么邮票博物馆有存档。其实我国发行的许多邮票,邮票博物馆几乎都有存档,但绝大部分都不是珍邮。还有些人将漏印了一个字母的邮品牵强附会为政治问题,将多了一个墨点、多了一个印刷瑕疵等票品也称为珍邮,难免让人贻笑大方。
总之,珍邮不是喊出来的,不是靠贴狗皮膏药式的文章洗脑出来的,也不是牵强附会出来的。无论什么邮品,存世量如果有10万、7万、3万或是1万枚,从这个数量来说,它是不具备珍邮潜质的。
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