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于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多年的汗水与期望换来了与之同等重量的辉煌。回眸往昔,不禁让人想起文化建设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家——孙滋溪。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性、人性的大爱,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20世纪中国美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品《天安门前》、《当代英雄》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杰作,被誉为中国当代美术十大红色经典之一。
孙滋溪年少时适逢抗战,16岁扛起枪成为当年最小的八路。多年的军旅生涯坚定了他对艺术的热爱,1955年孙滋溪放弃四星大尉的待遇,转业修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毕业后留美院附中任教。
1959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群英会,作为记者的孙滋溪亲眼看到代表们迈着稳健的步伐,像奔腾的潮水向大会堂涌来。此后,孙滋溪把当代英雄的原始草图拿出来,和全组的老师们集体完成了这一时代画卷巨作。它在中国当代美术历史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1964年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曾几何时,我们都曾梦想留影于那个总有国旗飘扬的地方——北京天安门。孙滋溪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情愫,创作出跨越四十来年的天安门三部曲,分别描绘的是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天安门。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画像只有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才悬挂。孙滋溪第一幅《天安门前》正是选在这样的一天,明媚的阳光下,天安门城楼上红灯高挂,近景是人民公社社员,展现出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此幅《天安门前》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更有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美称。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拍品
注:70年代和90年代《天安门前》由孙滋溪与女儿孙路共同创作完成。
出版:
1。《孙滋溪》中国文联出版社,P78,2011
2。《光明日报》2011年8月12日
展览:
1。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2010.11
2。 “龙口美术馆美展”,龙口美术馆,中国,山东,2011
3。 “丹青家传”,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中国,厦门,2011
七十年代是我国重要的转型时代,一方面,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另一方面,又是文革晚期,改革开放前夕,春之未至之际。第二张《天安门前》中尤显时代主题:暖阳下的冬日,天安门的黄瓦上铺着一层白雪,似乎在等待着1979年的春天将它消融。城楼正下是响应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带着包裹和行李,一起到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左边中景是一队样板戏演员,中心人物是改编自《自有后来人》的《红灯记》演员。右边主体人物源于真人真事:一个穿黑棉衣的老者抱着夫人遗像,为故人偿留影于天安门的夙愿。
1992年邓小平南巡,国内建设一片热火朝天。第三幅描绘了的正是九十年代的一个春天,站在中间的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农民工。左侧中景是一组远道而来的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另一侧则是国外旅游团。这几组群体人物有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典型特征,刻画了改革开放后,国家正在迈开步伐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的新时代。《天安门前九十年代》同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这三幅作品,同以天安门为背景,构图采用对称形式、保持了天安门宏伟感,画面并不拘泥淤焦点透视的处理,色彩吸取民间年画特点,有意减弱了自然光的明暗关系。虽然三幅画表现的时代不同,但喜悦与自信始终是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
《天安门前》系列作为“红色经典”作品,并分别在2014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6年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中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创作来源于生活,孙滋溪的写生作品也同样别具一格,擅长以最细腻且最朴素的情感打动人。他的写生,笔触中既有中央美术学院追求严谨塑造的体积和结构感,又有一种书写性的酣畅淋漓之感,可谓既写实又写意,作品中饱含着上世纪中国人的精神和气质。正如孙滋溪所说:“好的绘画,应当是一目了然,而百看不厌。”
华艺国际2018春季拍卖会
时间
预展:2018年5月20-22日
拍卖:2018年5月22-23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