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系统、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
历史总有巧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美贸易战开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的质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更加迫使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应对外部的全球性的挑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伟大成功,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第二、面向未来,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是什么?
第三、目前中国经济为什么徘徊在十字路口?
第四、中国经济究竟走向何方?
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伟大成功,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有切身感受,都为此深感自豪。我们可以用无数个指标和精彩故事来描述这个伟大奇迹。
概括起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创造的奇迹,就是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有10个主要标志:
1、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
2、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2012年),目前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
3、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2年)。几乎所有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4、中国积累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额外汇储备。最高时接近4万亿美元,目前大约3.2万亿美元。毋庸置疑,这是巨大的财富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5、中国人均GDP达到8500美元,接近“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GDP水平。沿海发达地区很多人的收入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
6、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世界级规模的大公司。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公司超过100家。
7、中国成为全球科技进步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8、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第二大货币和金融第五大货币。2015年,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的成员货币,跻身世界重要储备货币行列。
9、中国金融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三位,债券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10、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规则改革或重塑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野,从过去两三百年的历跨度度来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其意义则更加伟大和深远。
人类有史以来持续的经济增长起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是1750年左右开启,持续至1850年)。今天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强国和富国(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等),多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崛起(1850年-1950年左右)。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950年代前后(1946年人发明类第一台计算机)。由于长期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积弱积贫和内忧外患,中国没有赶上参与上述三次工业革命。
邓小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恢弘的政治魄力开启改革开放,中国才开始迅猛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中国用了40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补上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课,追上了现代信息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的蓬勃浪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如果从1949年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也只用了60多年。无论哪种算法,都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奇迹!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必须充分肯定和尊重。
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经济问题乃至所有中国的问题,都必须以这个基本事实为前提。
这是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是一次真正伟大的跨越!我们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正是站在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所铸造的台阶上才有可能。
面向未来,回顾历史,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的基本问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伟大成功、中国经济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全世界都在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讨论是否有一个中国模式。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开山大师科思教授(Ronald Coase)生前曾经将中国模式概括为“共产党+私有产权”。
我们可以简要地将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概括为“政府主导+市场活力+后发优势”模式。这是我理解的中国模式。
然而,“政府主导+市场活力+后发优势”三大力量构成的模式里,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力量呢?围绕中国模式的辩论,主要分歧正是哪种力量是最核心的、最关键的力量。
我认为,市场竞争活力的逐步释放和企业家精神的鼓励弘扬---也就是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才是中国经济成功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其他都是次要的和辅助性的因素。
首先,私营企业已经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贡献者。目前,私营企业创造了中国GDP的60%、财政收入的70%、就业的80%(甚至更多)。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都是私营企业。
其次,纵观四十年神州大地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个惊人的却又是意料之中的现象和事实:越是政府干预少的产业或地区,它发展的就越好。越是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色彩浓厚的地区或产业,它发展的就越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迅猛?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跻身全球最重要公司行列?中国人口众多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最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和新经济兴起之时,政府根本不知道如何控制和管理。互联网企业正是在没有政府强力干预和垄断的背景下“野蛮生长”并且壮大了。
深圳和杭州为什么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因为深圳和杭州的计划经济色彩最淡,政府管制和官本位意识相对比较弱,当地文化氛围对企业家创新精神比较尊重、比较宽容。
不容否认,四十年改革开放,政府主导和所谓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主导和举国体制曾经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改革开放以来,载人航天、高速公路、高铁网络、城市地铁、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同样得力于举国体制和政府主导。世界其他国家都非常羡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度和快速决策机制,这是事实,也是我们这个体制最主要的优势。
后发优势或国际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贡献同样很重要。
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力于所谓的“三低模式”:也就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资源要素成本、低环境成本,迅速成为“世界加工厂”。利用三低模式,中国企业和产业赢得全球产业链分工上的比较优势。
1980年代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随之而起的信息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全球产业链重新整合,这些国际经济的环境变化给中国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2001年,中国审时度势、经过艰难谈判,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抓住了历史性机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公正地说,中国是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的全球化浪潮和WTO规则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这是历史事实,应该承认。
但是,如果没有邓小平极力推动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如果不是邓小平1992年着名的南巡讲话重新将中国前进的路径扭转到市场化改革的正确轨道之上,上述所有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都很难发挥作用。市场化改革、致力保障私有产权、激励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共同创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