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标准化“因改革开放而生”,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1991年成立,开启了我国金融标准化的建设进程。我国金融标准化“因改革开放而兴”,伴随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和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标准已成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在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下一阶段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哪些瓶颈尚待突破?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金标委主任委员范一飞。
《金融时报》记者: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金融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范一飞:自金标委1991年成立至今,我国金融标准化事业总体上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三个阶段。
2000年以前,金融标准化从无到有,在探索中起步。先后制定发布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约20项。其中,全国清算中心代码标准、银行卡发卡行及卡号标准等,对支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促进银行卡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入21世纪,金融信息化进程步入快车道,对标准的需求日益增强,金融标准化建设快速发展。2001年至2012年,共制定发布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0余项,是2000年以前总量的6倍。其中,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标准、银行卡联网技术标准、征信数据标准、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管理标准、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和金融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于2004年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8正式成员,金融标准化与国际接轨步伐进一步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制定发布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0余项,相当于前20多年的总和。金融团体标准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发布了互联网金融等十多项团体标准。金融标准基本实现了对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全面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范一飞: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全面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中主要组织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提升金标委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金融标准顶层设计,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十三五”时期金融标准建设蓝图和发展路径。二是全面加强政府主导制定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市场自主制定金融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供给,推动构建新型金融标准体系。三是组织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和“普及金融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主题活动,建立健全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金融、人民币现金机具、银行营业网点等金融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积极推进重点金融标准实施。四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金融标准,大力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向ISO等国际标准转化和境外应用,支持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金融标准化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一是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金融发展需要的制度,金融标准正在从专业技术向专业技术与金融治理相融合转变。二是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金融发展需要的新型标准体系,金融标准正在从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多元供给转变。三是初步形成了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的可喜局面,金融标准正在从跟踪研究向实质参与转变。四是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金融标准化工作氛围,金融标准正在从“封闭做标准”向“开放做标准”转变。
其中,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货币金银、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金融标准化建设成效最为明显。一是中国金融移动支付、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非银行机构支付等金融科技标准支持带动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生活。
二是银行营业网点服务、银行产品说明书等普惠金融标准提高了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化程度,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三是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不宜流通人民币等货币金银管理标准提升了我国反假货币水平,保障货币流通秩序与国家金融安全。四是金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金融业信息系统机房动力等金融信息安全标准提高了金融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促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也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中央决策部署的准确领会和坚定贯彻,离不开广大金融标准化工作者的锐意进取和辛勤耕耘。
《金融时报》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您认为金融标准化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范一飞: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金融标准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任务,认清新形势、找准新定位、解决新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领域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推进金融标准化深入发展。
第一,在金融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具体到金融业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金融业真正面对老百姓的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推动金融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活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融消费者多样化投资、金融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需求。但是,金融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超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过度创新是十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当前金融产品存在的过度创新、超出监管等问题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及时整治。
基于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开性特点,通过建设实施金融产品标准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助力金融产品可持续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平衡发展。金融管理部门推动建立“有产品必有标准”的金融政策环境。金融机构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发布金融产品时必须明确所依据的标准,发布创新金融产品时必须制定发布金融产品企业标准。消费者依据金融产品标准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等权益。社会各界依据金融产品标准对金融产品进行监督。
第二,在现代金融治理中发挥作用。金融标准是金融制度的有效补充和落地实施的桥梁。金融标准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提高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水平,助力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2018年发布的金融业综合统计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等制度都是建立完善金融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并且都强调了金融标准的重要性。
在现代金融治理中,金融标准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发挥作用。国家发布强制性金融国家标准,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和金融安全。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将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依据,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采信标准检测认证结果,将检测认证结果作为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的参考,使金融标准成为金融管理的工具和手段。金融机构主动公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金融标准化服务机构依据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开展市场化检测认证,为金融消费者选购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参考。
第三,在金融市场开放中发挥作用。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显著加快,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开放、提升市场与服务互联互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要素。
金融标准在金融市场开放中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助力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规则对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通过推动我国金融标准“走出去”,支持带动我国金融服务走出去,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与交流,培养金融创新人才。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金融时报》记者:请您谈谈下一阶段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范一飞:当前我国金融标准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国标、行标多,团标、企标少,技术标准多、产品标准少,标准老旧现象依然明显,金融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开放的要求。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从“强标准、抓落实、走出去、兴调研、夯基础”五个方面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金融标准供给。持续推动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调发展,推进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标准建设。加快制定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金融产品标准,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标准体系,有效支持金融风险防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金融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标准”建设进度,快出成果、早出效益。
二是狠抓金融标准实施。建立“规划—制定—实施—修订”相协调的金融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普及金融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主题活动,推进在重庆市和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新模式、新经验。落实标准化法,推动建立金融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持续完善金融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化服务机构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支付技术产品标准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标准,支持金融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争取在国际金融标准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强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标准化组织的沟通联络,鼓励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各项国际标准制定活动。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修订,主动在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国际标准研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我国优势领域标准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整理我国金融标准化最佳实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参考,提供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领域标准宣贯、培训、咨询等服务。
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融合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物理、数字与生物技术领域的边界,标准角色不可或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和应用场景,金融科技已经给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急需金融标准发挥作用。金融标准源自金融业实践,希望政、产、学、研各方围绕金融标准化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领域,深化调查研究,为金融标准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是夯实金融标准化基础。进一步优化各分技术委员会和专项工作组布局,在绿色金融、IT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大数据等领域加强专项工作组建设。培养壮大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完善金融标准化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强化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
最后,希望金融标准化相关各方牢记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加快落实金融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任务,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