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林风眠6件书画作品将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1/22 18:19:00

  来源:佳士得 

  原标题:林风眠:中国现代艺术的领航人

  他曾担任国立艺专校长,吴冠中尊敬地称他为“伟大的宗师”、“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闪亮的星”。

  赵无极在杭州艺专学习时,因不喜欢国画临摹之法,从潘天寿课堂跳窗逃课,考试时还在试卷上涂了个大墨团,题为《赵无极画石》。潘天寿怒要开除赵无极时,是他好言相劝,甚至在赵留法后为其预留教授一职。赵无极曾说:“没有林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在任校长期间,竭力倡导“中西一体”的理念,所有学生中西画兼修。学校图书馆里不限古典画集,从印象派到立体派诸流派百家争鸣,在相对闭塞的年代,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及毕加索等大师画册为学生打开了眼界。

  他,是林风眠。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现代美术教育家以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开创者之一,林风眠以自由开放的态度,以及“中西融合”的艺术观念,引领中国美术走向一个广阔视野的天地。而他的作品,更可被视为中国现代艺术试图融汇古今中西的一个重要起点。

  本次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将有幸呈献六件来自林风眠的艺术精品,邀请全球藏家共赏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传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林风眠(左)与林文铮、吴大羽

  林风眠1900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的林风眠在19岁那年赴法勤工俭学,先后就读于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及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积极参于巴黎秋季沙龙等艺术活动,也因此受到蔡元培的赏识。

  林风眠于1926年回国,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他力排众议,邀齐白石、法国画家克罗多来校讲学,首创中西教学合并理念。1928年,再受蔡元培之托,林风眠负责筹备国立艺术学院,并任首任校长。

  他开创了充满现代美学意识的绘画新道路,并深深影响着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众多大师,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杭州艺专这株存活了10年的蒲公英,飞扬出去多少种子?多少种子飞到了世界各地,让有心人去统计吧,这些开花的、结果的新生代,都继承了林风眠的艺术思想。”

  ——吴冠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51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京剧人物》

  水墨 设色 纸本

  款识:林风眠 (左下)

  68 x 68 cm。

  艺术家钤印一枚

  估价:港元 6,000,000 - 8,000,000

  来源:

  2001年4月29日 佳士得香港 编号36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

  2005年6月11日-7月3日”林风眠画展”大未来画廊 台北 台湾

  2009年11月1日-11月27日”延 。 革”耿画廊 台北 台湾

  文献:

  2009年《延 。 革》耿画廊 台北 台湾 (图版,第36页)

  1951年,林风眠移居上海,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潜心创作,并对中国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戏曲人物遂成为林风眠最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

  戏剧给予他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看法,从分场与分幕中理解对“立体主义”时间与空间的掌握。林风眠参考舞台形象,用块面切割、简化的造型、强烈的直线,以及黑、红两色的对比,刻画出空前强烈的戏剧性场景。

  在色彩上,林风眠则大量融入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用色偏好,常运用赭石、石青、墨等天然矿物颜料取代现代西方颜料,也使他的作品带有非常强烈的中国传统特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50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难忘的年代》

  水墨 设色 纸本

  68.2 x 68.2 cm。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1958年作

  估价:港元 3,500,000 - 5,500,000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文献: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 台北 台湾 (图版,第213页)

  2007年《体艳》太活艺术中心 台湾 台北(图版,第63页)

  “一个美术工作者,仍然关在画室里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民群众,那创作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甚么用处的。”

  ——林风眠

  独特的题材和表现主义的形式风格,使《难忘的年代》成为了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利用现代艺术表达时代性及社会题材的最早作品之一。

  林风眠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特质,却始终将其主题紧扣土地与人民。在《难忘的年代》利用极为现代的手法,使用灰暗深沉的色调、拥挤而平面的切割,粗犷简略的线条来描绘一张张扭曲的脸孔。林风眠更以一种“三度空间”式的手法,创造一个无边无际如梦魇般的连续幻境,前景坠落的麻雀与闪动的幻影产生鲜明的层次。

  好比欧陆的战火激发出毕加索创作出愤慨洋溢的巨作《格尔尼卡》,而那“难忘的年代”则促使林风眠用其前卫革新的艺术语言为武器,用激情动荡的线条与笔触抒发主观感受,直击社会现实,写就凝重深沉的时代巨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48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紫藤花与黑衣仕女》

  水墨 设色 纸本

  69 x 66.5 cm。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1947年作

  估价:港元 2,500,000 - 3,500,000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文献: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 台北 台湾 (图版,105页)

  2007年《体艳》太活艺术中心 台北 台湾 (图版,第53页)

  不同于50 年代以后的古典仕女,林风眠40年代的仕女作品以随意不拘的笔法、风格写意的形式、大笔重复晕染的色彩与墨色布局,再以快速利落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体为一大特色。

  线条是林风眠作品的灵魂所在,他以一种轻快、活泼而有力度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他曾说:“我是比较画中国的线条……用毛笔来画就不一样了,这东西要练得久……一条线下来,比较流利地,有点像西洋画稿子、速写,而我是用毛笔来画的。”

  林风眠不仅在线条上试图融会传统,在色彩与构图上亦极力尝试。他经常将水彩同墨一起使用,使作品带有一种东方的色感,特别是利用生宣发散的效果赋予色彩自然的变化,显得艳而不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53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仙人掌花》

  水墨 设色 纸本

  68.5 x 68.5 cm。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1956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500,000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文献: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 台北 台湾 (图版,第195页)

  对林风眠来说,静物的探索也是一种对物象本质的探索。此次呈现的静物系列,属于1950年代上海时期 (1951-1977) 较早期的创作,代表了他致力于探索与调合创新艺术形式的成果。

  林风眠在《仙人掌花》中极力单纯化的造型与张扬的黑色背景、几何的窗棱线条,颇有受现代艺术风格影响的元素。平面分割的构图、鲜艳对比的色彩及富有装饰性的画面,呈现了一种欢快的情绪。

  相比西方艺术家,林风眠描绘花朵的手法相对细腻典雅许多,除了因为媒材所造成的透明质感以外,还有明显继承自毛笔技法的纤细笔触,先以湿笔打底、再以干笔描上层层色彩,留下明显的笔触痕迹,与扬州八怪黄慎创作《牡丹》时的运笔方式颇为类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52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莲池》

  水墨 设色 纸本

  68.5 x 68 cm。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1960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500,000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文献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 台北 台湾 (图版,第249页)

  《莲池》绘于1960 年,此时的林风眠已能熟练的驾驭他所独创的、融贯中西的艺术语言,可在画面中看到流畅的毛笔线条、精准的构图与晕染,将林风眠50 年代专注于艺术探索的心得完全呈现出来,更展现了一种孤寂却诗意的美感。

  《莲池》改革了传统山水的平远式构图,以多条的地平线与45 度角的芦苇构成了一个“之”字形的楔形空间,对画面有延展视觉与变化丰富的效果,成就了空间的纵深。

  郎绍君曾评价道:“平远风景的特色是沉静、淡远、平和,但也容易呆板。林风眠处理这类构图时,极注意平远中的直线、斜线、弧线和圆形,以及动势和色彩变化,给平和沉静的气氛以活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拍品编号49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紫藤瓶花》

  水墨 设色 纸本

  68.5 x 68.5 cm。

  款识:林风眠 (左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1957年作

  估价:港元 1,800,000 - 2,800,000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文献:

  1999年《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加拿大亚太国际艺术 台北 台湾 (图版,第161页)

  基于西方写实基础,林风眠尤为重视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把握,他相信对物象的描绘基础,是改革中国绘画长期侧重气韵而忽略形式的重点。透过对造型的深刻把握,林风眠逐渐由繁化简,尝试调合中西不同技法,发展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此件静物作品中,平面化且变形的表现明显带有印象派与立体派的影子。在林风眠的观念中,立体主义的审美基础是几何,也因而他在几种画类上皆运用不同程度的几何以改变原有物象的造型,对空间进行重新分割,类似的表现也出现在学生赵无极早期的静物作品中。

  林风眠曾说:“中国艺术之所长,适在抒情。”因此他虽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之长,却把握了中国文化的本质与精神层次。他尽毕生精力探求中西融合,透过墨与色的交织,将抒情缥缈的意境与富于理智秩序的构图融于一炉,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更加丰富而鲜活的生命力。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9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