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猪年流通纪念币,为什么不流通?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9/2/6 0:3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次的猪年纪念币发行量下调到了2.5亿枚,但这么多量的纪念币在流通领域依然踪迹难觅。为什么呢?


流通纪念币都去哪了呢?


流通纪念币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流通的纪念币。央行把纪念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贵金属币,是大家所熟知的金、银币等稀有贵金属为材料的纪念币;与之相对应的叫做“普通纪念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所谓“普通”是对应“贵金属”而言的,换句话说,普通纪念币也就是流通纪念币。按照央行的说法,纪念币不论材质,均按面额等值流通。由于贵金属币的面额是象征性的,材质决定了其自身价值高于面值,同时发行时有升水(溢价),所以,尽管法律规定等值流通,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人真正去使用贵金属币去消费的,其实际功能是收藏、投资、礼品和宣传。


流通纪念币则不然,其主要功能是宣传和流通。发行时1对1等值兑换,没有任何升水,其宣传功能是通过流通而不是通过收藏而实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中国从1984年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开始,至猪年贺岁生肖纪念币,已经发行了113枚普通纪念币,其中包括生肖贺岁、名人诞辰纪念、珍稀野生动物、宝岛台湾、自治区成立等系列;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等。


多数单枚成套,也有少数多枚成套,比如建国35周年、建党70周年、植树节等为3枚一套,香港、澳门为双枚一套。


从面值看,有1角、1元、5元和10元,其中1元币占比最高,最近几年发行的面值都为10元。从材质来分,有黄铜合金、紫铜合金、铜镍合金、钢芯镀镍、黄铜双色镶嵌等几个大类。


普制流通纪念币发行的同时,央行还专门针对收藏和礼品需求制造发行对应的精制币,规格、用材、图案与普制币完全一样,但工艺有所区别,更加精美,赏心悦目,发行数量不公开。


和贵金属币一样,流通硬币的精制币也因制造和兑换成本与面额不成比例而不可能按面值参与流通。除极少数经历过流通,绝大部分流通纪念币沉淀在收藏、礼品和投资环节,1997年还出现过一次波澜壮阔的流通纪念币炒作。在现实生活中,流通纪念币的流通功能已经丧失殆尽,沦为了纯粹的收藏和投资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虽然新中国流通纪念币的发行是1984年开始,但在1979年就已经出现了纪念币的前身——“中国流通硬币套装”,1980年开始发行长城币套装。


在发行初期,这些宝贵的套装币不是用于流通的,是换取外汇和对外宣传中国而特制的,同时多数币种有对应的裸币用于流通。但是,有些品种仅见于套装币,比如知名度很高的“五大天王”就只见于套装硬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说明,在流通纪念币发行前的预热期,这些特殊的流通币主要是用于宣传并具有了收藏功能,流通功能被弱化,这为今天流通纪念币不进入流通埋下了伏笔。虽然长城币至今法律上还没有退出流通,但已经完全沉淀在收藏和投资领域,流通环节是不可能见到其身影了。


世界上发行流通纪念币的国家很多,在国外消费时见到纪念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为什么我们的流通纪念币就“流通”不起来?


一、流通币本身具有收藏功能

流通币的收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大的门类,更不用说中国了。国人有储蓄的习惯,小孩子从小就受到存零钱的教育。中国的流通硬币有大量沉淀在家家户户。虽然图案版别变化不多,流通硬币对多数人来说仍是成本最低的收藏品之一,收藏流通硬币也是最普及的收藏活动之一。对单调的流通硬币尚且如此,图案变化多端的纪念币就更难逃收藏者的视野了。


二、流通纪念币自身设计的特殊性

虽然有些流通纪念币与常规流通硬币在规格上相似甚至一样,但其特殊性更为突出。比如初期铜镍合金1元纪念币与1元长城币在用材、尺寸、重量上完全一样,但图案设计则完全不同。贺岁币正面图案与一元流通币相同,但材质和外观又出现了显著差别。像铜合金双色镶嵌币和1角黄铜币在流通硬币中根本就没有。


5元和10元面值也是流通纪念币所独有的。反而流通常见的5角硬币在纪念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有些流通纪念币与流通币在材质、面值和图案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所有这些差异,显然是受到了贵金属纪念币设计思路的影响,造就了流通纪念币与生俱来的收藏基因,也是流通纪念币在收藏和投资环节滞留的主因之一。


三、流通纪念币的礼品初衷

虽然流通纪念币被官方冠以了“普通”的定语,但从发行早期就大量针对着礼品需求,从国礼、央行礼品、银行礼品到普通民众礼品需求不一而足。比如,专门针对参赛运动员的世乒赛礼品包装,针对香港慈善人士的希望工程礼品,世人难得一见的建行精制币礼品等等。


纪念币各种礼品包装种类繁多,有些甚至极尽繁复之能事,造成了包装本身成为独立的小众收藏品种。不仅包装不同,有些礼品币与对应纪念币的制造工艺也有所区别。显然,流通纪念币的礼品属性成为其偏离流通功能的重要推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虽然新中国流通纪念币有35年的历史,但就其发行和设计理念来说,仍然表现出不成熟,明显处于探索阶段。题材多样且缺乏预测性、发行数量不固定、规格不一、面值各异、用材多样、发行渠道和兑换数量不透明等等。发行效果目的与发行目的背道而驰。


这些现象虽然非常不利于纪念币的流通,但却极大助推了其收藏价值的高企。近年来,央行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比如,发行数量有明显的增加、题材压缩、发行品种预告期提前等。尽管如此,百姓兑换到的纪念币绝对不会拿去流通,相当数量的纪念币直接溢价进入收藏市场。这说明纪念币的流通之路还没有打通。


如果我们假设流通纪念币不具备任何投资收藏属性,那是不是就会顺利进入流通呢?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当年纪念币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就有因为收款人认为纪念币是假-币而拒收。


纪念币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前需要大量宣传并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因为许多硬币使用者根本不知道纪念币的存在。就算是预约和兑换的人中,也有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纪念币发行的事,而是看到别人再预约在排队才参与其中的,这说明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大。把纪念币当成投资和收藏品种是已经固化了的意识,多数人对其流通属性几乎没有认识。


央行把最新纪念币的发行量整体提高到了亿枚以上,其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天量发行,把流通币从收藏投资市场“挤”到流通环节,这个目的显然是落空了。进入流通所需发行量大小并不是其绝对数量的大小,而是必须要大幅度超过潜在沉淀量的相对数量。


现实生活中,人民币的礼品和收藏需求导致流通人民币的买卖行为客观存在,完全禁止的可操作性不大。收藏和礼品需求必须正视,如果发行数量没有超过沉淀数量,纪念币就无法出现在流通环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流通纪念币要想真正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需要强化流通和宣传属性,大幅度弱化收藏、礼品与投资属性,真正管住发行渠道,让流通纪念币真正流通起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


一、大幅度弱化纪念币的特殊性。除需要表现纪念内容的纪念币背面图案与常规流通币有所区别外,流通纪念币在用材、规格、质地和外观上应该与流通硬币完全一致,易于辨识。

二、发行数量应该在考虑沉淀数量的基础上决定,发行数量上不封顶,发行时间不设后限,彻底放开兑换,完全挤出收藏环节的升水。

三、扩大精制币发行数量,把收藏和礼品需求引向精制币和央行授权的礼品发行。停止普制币的礼品装帧。

四、加大各渠道宣传力度。央行预留足够的时间对纪念币的发行细节、目的等做充分的宣传,让民众有足够精神准备。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