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后,终于见到邮政兑现了邮展之后的“利好”消息。通篇看完之后,就是“老调重弹”,没有丝毫新意。
文章的原文,小编就懒得贴了,其他内容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今天我们探讨一下,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中国邮票的发行量应该多少?
按照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现在有1000万集邮爱好者,250万集邮协会会员。别误会,这个数据应该是根据纪特邮票和会员特供的发行量推算出来的。要中国真有这么多集邮,那么别说纪特邮票了,连普票都能炒飞了。
那么中国纪特邮票多少发行量才“适合”?在2014-2016年发行量公布的时候,面对1500+万的发行量的时候,我们听到邮票发行量要低于1000万,才可以;当我们看到发行量低于1000万的邮票时候,居然是折扣最很的“自治区”题材,这时候我们又听到,发行量要低于700万才能挽救市场... ...
那么低于700万的发行量,真的能救邮市吗?真的能促进中国集邮发展吗?
肯定有人要用2006年邮票举例子,那么小编先说了。首先2006年邮票是有消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文房四宝》、“长征”等等邮票,现在看着很风光,当年这都是打折票。不仅仅是邮局,甚至文具店都卖这些邮票,当时存在正常信销。反观现在,不用说普通民众买邮票使用了,连集邮的,多少都是用邮资封使用?
其次,当年邮票是有沉淀的,老一辈集邮者还在,很多邮票都被收藏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中国集邮群体逐渐被“炒邮”群体所取代,有多少“前脚到手,转身就卖”的?
在没有消耗、没有沉淀的今天,发行量早已沦为“资本操作”的一个噱头,所以说按照中国现在集邮环境来说,发行量即便削减到700万以下,邮票该打折的还是在打折。
假如说依靠削减发行量,能够促进集邮市场健康发展,那基本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消费拉动新的增长极,都举办过三次世界集邮展览的中国邮政,不应该盲目追随资本削减发行量,而是应该看看人家如何发展集邮事业的,如何进行市场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