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经常能在元代的钱币上看到各种样式的八思巴文,比如有名的至正系列或者老熟人大元通宝,起初也感文字稀奇,但从未深究,只能大概记住是这个样子叫什么名,毕竟若只图买卖那大可不必了解太多无用的背景。今天刚好有泉友在询问一款八思巴文的印章,正好能认识其中的一个字,为了彻底搞明白,于是网上搜集并学习了一些粗浅的八思巴文知识,虽浮于皮毛,但仍颇有新趣,因此简单发个帖跟大家分享一下。
1 八思巴文的产生与发展
自蒙古攻灭南宋后,建立了一个版图辽阔,且包括汉、蒙、维、藏等多民族、多信仰、多文化的国家。当时汉、女真通行汉文,西藏则使用梵文拼写的藏文,维族使用回鹘文,而蒙古也仿照回文创立了蒙古(旧)文。元朝立志于统一天下,创造一个“车同轨,书同文”的时代,而多种文字的使用对于元代的政治统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与挑战,又或是为了保持民族自尊心,不再受制于汉文等“非蒙古”文化的反渗透,忽必烈想要创造一种能“拼写一切语言”的新文字,曰:
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己。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此时,这位号称“八思巴”的大帅哥应运而生。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祖,本名洛追坚赞,其从小受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也就是著名的四祖:萨迦班智达)的影响和庇佑,属于典型的僧二代。据说三岁能讲喜金刚修法,听众叹为稀有,于是称之“八思巴”(“圣者”之意)。八思巴早期就与忽必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得到其授意后,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八思巴最终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结合蒙、汉等多种文字,于至元六年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即后来所称的八思巴文(蒙古新字),其本质上属于一种有音无义的拼音,就类似于西方字母的音标,专门用来拼写沿用已久的蒙古语、汉语、回鹘语和藏语。同年,忽必烈下诏将蒙古新字颁行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扩大其使用范围,使之成为元代的官用文字。此后元朝皇帝下达的圣旨、懿旨、令旨、法旨、经文、牌符、禁约榜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而有助于元朝的统治。
但是八思巴文的推广过程却并不顺利,毕竟汉族有汉字,维族有回文,蒙古族还有早前的蒙古旧字,这些文字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社会存在基础,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地位,因此人们没有学习八思巴这类新型文字的欲望,是否学习这种新字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并不会产生影响。除了这个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朝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写一切语言”,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的应用最终还是局限于官方文件。就算在元世祖忽必烈一朝,这种蒙古字还只是极少数上层人士能够掌握,一般官吏尚不能习用。可惜的是八思巴壮年早逝,八思巴文也再没有机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不过,似乎八思巴文似乎为泡菜国的文字创立提供了灵感,在部分韩文中可以看到八思巴文的影子。
2 八思巴文的拼读与书写
八思巴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一些梵文字母,还包括几个新造字母。字母形体多呈方形。关于字母数量,《法书考》、《书史会要》等早期文献及其不同版本中,有41个和43个的两种说法。前一种是指最初的字母表,即原字母表;后一种则包括续增字母。事实上,随着实际应用的需要,字母陆续有所增补,据现存资料归纳,总数达57个。有三种不同书写风格,第一种称标准体,主要用于书写在中国和蒙古的印刷文本和文件;第二种称印章体,主要用于加盖公章,及在一些在纪念碑上题词;第三种称藏文体,主要用于书籍的标题和寺庙碑文。其书写系统类型为元音附标文字,一个字母包括一个辅音及一个附着其上的元音(和藏文字母,及梵文所使用的天城体字母属同一类字母系统)。其书写方式为: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垂直书写。根据园地前辈的描述,可以这么理解,八思巴文主要是方便蒙古人正确读出汉语等其他语种本身的发音,而不是翻译成对应蒙古语里的发音,比如“宝”这个字,蒙古语可能叫“XXX”,但是按照八思巴文他们可以正确的发音“bao”……
以八思巴文为面文的钱币的读法与汉文钱币的读法略有不同,汉文一般是上、下、右、左,而前者则是上、下、左、右,元朝用八思巴文作钱文,是效仿西夏的铸币制度又有所发展,不仅正面用八思巴文,背文也有用八思巴文的,如在元末顺帝至正年间所铸的面为汉字“至正通宝”的大小钱中,有的背穿上分别有“寅”、“卯”、“辰”、“巳”、“午”等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则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的对照纪值数字,这个制度被后来清朝所沿袭。除钱币外,元代八思巴文官印,印文释读大多也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与汉文字印刚好相反。下图给出了一些不同形式的字母表(注意这些字母表并不完整,还有很多同一发音但形式不同的字母未被列出):
(字母表1)
(字母表2)
(元代钱币八思巴字速见表)
(其它)
看起来比较麻烦,其实拼读起来倒不是太复杂,个人总结的主要诀窍就是:一记,二拆,三读,四合。
一记:就是记住上述所有字母的样子还有发音。
二拆:将待解读的文字按上下结构拆成不同的部分,对于简单的字可能不用拆分,但对于复杂的字或许要拆分成三四个部分甚至更多。
三读:就是把拆解出的每个部分按照表上对应字母的拼音读出来,有的读音比较明确,但有的读音可能只是个辅助的语气,不一定能发出声音。
四合:将前几部拆解出来的读音连起来读,就是这个字的完整读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不同的字可能对应同一个拼音,因此具体是哪个字必须要联系上下文,单独看一个八思巴字是无法准确对应某个汉字的意思的,属于一对多的映射关系。一般来说,字越多,情景越明显,确定起来就越容易。
借用论坛前辈的图片,举些例子说明:
例子1:大元通宝
可以看到每个字都被拆解成了不同的部分,比如“大”被拆成了[da]和[j],合起来就是拉长音的da, “通”被拆成了[t],[u]和[ŋ],合起来念就是tong,“宝”字被拆成了[ba]和[V],这个V和Vol的发音类似,合起来就是bao。而“元”则具有4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应该读[yu](注音表里为:喻),因为八思巴文并没有元音[a],中间的两个表示很长的[i][e],最后一个是[n],所以合起来接近yuan的发音。
例子二:几个印押
(马)
可以看到“马”是个单字母的,对应。
(张记)
可见“张记”被分成了4部分来读,分别是,,和,所以连起来读[zhang ji]。注意这个i的写法有很多种,文中的是其中一种,多见于印章,这些写法共有的典型特征是一个逆时针向下螺旋的回文,注意区别“午”是一个逆时针向上螺旋的回文(如最后一图中间那部分)。
上述都是些非常基本的例子,字母都是些比较简单易记的,但如果是比较生僻或者复杂的字母,就需要花点时间仔细比对研究了。总的来说,解读探索的过程就像在解一道谜题,很有趣味性,不过解释不通的时候那也是很头疼的…就大概写这么多吧,越写越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学无止境啊,大家看完全图一乐,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附图一个八思巴文印押,大家试试能不能用上述方法破解它~
参考资料及图片引用:
[2]一张图,教你看懂钱币上的八思巴文 ,sohu,易邮币卡。
[3]古代私印欣赏之元汉字印和八思巴文印,守缺斋主人。
[4]八思巴、八思巴文,百度百科。
[5]老司机都不一定看过的:八思巴文学习资料,破冰之旅vbiunx。
[6]若有其他网络图片未说明,作者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