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换句话说,如果两种铸币,一种贵金属含量充足,一种贵金属含量不足,但其法定价格都一样,那么人们显然会把含量充足的铸币藏起来不流通,而使用含量不足的铸币。甚至因为含量充足的铸币可以在融化后卖贵金属换钱,所以人们情愿将其融化了,换成含量不足的铸币,再来交换含量充足的铸币。经过这样的不断循环,含量充足的铸币被驱逐出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劣币为什么能进入流通?---因为劣币的接受者没有能力辨别劣币,或者辨别的成本太高,因而把劣币当良币接受
良币为什么退出流通?---因为良币的持有者发现使用劣币更有利可图,同时,即使某良币持有者因品德高尚而坚持使用良币,也会因不停地使用良币和接受劣币而破产。其结果是品德高尚的人饿死,只剩下使用劣币的人。
劣币为什么可以驱逐良币?---铸币是有法定重量或成色的,只有制定并监督此标准的人有资源和能力检验和区分良、劣币,并对劣币的使用者施以惩罚。因此,劣币能够驱逐良币的首要原因是标准制定者没有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有时标准制定者甚至直接主导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见以下史实:
历史上多次出现政府铸造重钱(大钱),通过法令,规定其与平钱母子相权,如当十、当百、当千大钱,说什么发行重钱可以节省采铜费用,而实际重钱的铸造,不是迫于消费需要,就是为了谋利。新王莽四次币制改革,其实质是什么?他的“大泉五十”,重12铢,顶50个“小泉”使用,每个“小泉”重1铢,毁12个小泉即可改铸1枚“大泉五十”,获利3倍。尽管王莽的钱铸造精良,但币制却混乱到不得不废弃。公元666年,唐高宗铸“乾封泉宝”,重2铢6繠(约1钱1分),就要当“开元通宝”10枚使用(“开元通宝”重2铢4亲,即1钱),也就是说重钱比平钱的实际价值只增加10%,其名义价值就要增加10倍,故行不到一年就废弃了。公元758年唐肃宗铸“乾元重宝”,又落得同样下场。公元1041年,为了筹措抵御西夏入侵的军费,宋王朝铸“庆历重宝”,曾在山西铸造当十的大钱30万缗调陕西补充军用。就连中国历史铸造最精、号称铁画银钩、徽宗御笔的“崇宁重宝”,“大观通玉”当五、当十钱,也是这样的产物。当今人们都在欣赏它的书体和制作工艺,岂知此钱曾是蔡京聚敛财富的手段,这种钱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收进了蔡京的腰包。清代咸丰皇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铸造了咸丰大钱以飨军费。其中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大钱,最后的当千大钱不及最初当五十大钱重。民国初年,阎锡山也曾用制钱改铸铜元,熔3枚制钱改铸1枚当十铜元,后又铸当二十铜元,强迫民间以10个制钱兑换l枚当十铜元,仅此一举,盈利360万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