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早期JF纪念邮资封初具精品潜质(许少荣) 最近一段以来,延续着最近几年的势头,整个市场精品意识强烈,好的老纪特、如黄山、金鱼、梅兰芳,文编票系列、精品早期JT,如金猴、奔马M、西游记、鸡本票等等精品,不用宣传、不用过多笔墨,保值、增值,悄无声息的涨,积小跬为大步,不经意间,涨了一大截,涨了好几倍,物以稀为贵,谁又能断言?这个收藏品定律不会在JF系列再次演绎呢?
在集邮领域,一个邮票要想成为大众认可的精品,必须具备量小(存世量小)、题材受欢迎、设计、印刷、用纸等诸多环节比较出众。这样的品种,就有机会成为精品邮票的潜力。
JF1-30基本可以划分为早期纪念邮资封,除了JF5的发行量超过100万外,一般在40-60左右,少的如JF1、2才20万的发行量,这样的发行量,除开品差,寄信的,做首日盖戳的,能留下来的有多少呢?特别是发行于80年代初的JF1、2、3、4,寄信和盖戳尤其流行,其存世量可能只有惊人少的数字,最近我去香港邮市造访了几次,见识过不少这样的奇闻,当时的收藏风气是一枚白的、一枚总公司(或国家邮政局)盖的、一枚北京或自己制作的盖戳封,是为一套,大家都那样集邮才叫对头(集一白两盖,可想而知消耗量之大),难怪乎早期的封片如此的稀少,这样的东西,有个集邮界的名家,极便宜打包卖我一大批,也才使我有机会更了解早期封片的内在价值。JF1、2、3、4制作盖戳的数量,比后来的JF5-30都多的多,JF3、4盖戳的又比JF1、2多的多,有两个香港邮商,每个都向我兜售JF3、4盖戳的几百对,由于价格谈不拢才作罢,而我从某个公司挖到一批盖戳的大全(JF1-75),反证了以上JF1、2、3、4被盖戳数量巨大的说法,JF1、2是48对,JF3、4是100对,而后边的才20对,这些情况,大家都可以在我的交易贴里看到的。可见,JF3、4最近的异军突起,不会是偶然现象。当然,JF4比JF3更有可塑性,自有其更值得注意题材和消耗,造就了她的存世量更为稀少,说不定哪天她能追上JF2的价格,也绝对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有个香港邮商,更是“聪明”的向我展示了他制作JF1首日封的杰作,他说他当时把名址栏用透明胶纸贴住,信封回来后再把胶纸撕开,我说你这不是首日实寄,他说胶纸贴的地方我现在有需要再填上名址,哈哈,逗不?这充分说明了JF的消耗量何其之大。中国人喜欢写信,不喜欢使用明信片,早期JF1-30在发行量比早期JP小,消耗和使用比早期JP大,两相比较下,量变产生质变,早期JF1-30有更大的机会成为精品系列的潜力。
大家知道,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邮品(记住不是邮票)外交封是一个广受欢迎的集邮品系列,可见外交题材的受欢迎程度。而恰巧的是早期JF系列有很多是外交题材的,难道外交系列的JF纪念邮资封表现会比她们逊色吗?回答是不会的,属于外交题材的有JF1纳米比亚日封、JF3国际民航组织成立四十周年、JF9第三世界广告大会、JF10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JF1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播四十周年、JF14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JF15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四十周年、JF21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第二十二届年会、JF26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等;反映时代气息--八十年代初追求知识题材的JF有JF5世界语、JF6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JF7商务印书馆建馆九十周年、JF8新华书店成立五十周年等,文票和编号票之所以广受集邮界欢迎,就是她们深深的刻上了时代的咯印,想必以上的咯印又有谁能说不能登大雅之堂呢?!而最近红遍集藏界的红色题材有JF13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JF16中国福利会成立五十周年(抗日题材)、JF17人民日报创刊四十周年、JF18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JF19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JF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台五十周年等等,还有传统文化题材的JF12、JF24;强国题材的JF4、20等。早期JF所有的品种,几乎无一例外是现在集邮热门和集藏受欢迎的题材。
早期JF在用纸上是很考究的,只要一拿到手,比较一下早中晚期的封,对早期封,无不爱不释手,至于设计和印刷,也是可圈可点的。
JF邮资封的防伪,有一个很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使得复杂的鉴定,变得容易和直观,就是在封舌处的左边上,有个明显的打竖的椭圆形印,比右边同样位置来的明显和清晰,看到这个特征,基本确认真品无疑,既简单又直观。早期JF纪念邮资封单枚、几枚、整十、整百和大全的交易,都是拆开的,按照这个方法鉴定,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做到的。
以上的分析,基本勾勒出早期JF具备条件成为精品的潜质,趁现在早期JF尚在底部,何不尽早下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