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皓首无悔 方寸争辉

1楼
一飞 发表于:2009/4/3 18:17:00

皓首无悔 方寸争辉

——记广东集邮家张文光先生二三事

郑庆元

在广州市中园大厦二楼的“文光邮票社”,经常有一位童颜鹤发、祥如慈善的老人,同来自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集邮同好亲切交谈或评论邮品,这位老人就是广东集邮家张文光先生。
  张老是广东新会人,1913年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14岁在师范读书时,开始集邮。1936年,他在中学教书期间就参加了我国早期的“甲戌”和“新光”邮票会。抗战时期,广州、新会相继沦陷,他不甘做亡国奴,举家逃难到韶关、南雄等山区。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他宁可节衣缩食,仍然坚持集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返回广州,于1946年10月首先提议成立“广州邮票研究会”,当即获得广州集邮家林萍湘、黎汉生、范羽孙、何君侠等人的赞同。经长达9个月的筹备,“广州邮票研究会”于1947年6月15日正式成立,先后拥有会员593人,其阵容之壮、影响之大,不亚于沪、津。其中除广东籍会员178名外,其余多来自国内各地和香港、澳门地区,还有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侨。会员中有许多是中外闻名的集邮精英,如钟笑炉、陈志川、郭植芳、王纪泽、孙君毅、赵善长、黎震寰等等。这批会员后来有的成了新中国集邮界的骨干,有的成了港、澳、台及海外卓有成就的集邮中坚。而张老不仅是该会的负责人之一,同时又是该会出版的《广州邮刊》的组织者和撰稿人。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当时张老在中学当教师,业余仍痴迷于集邮。1963年广州成立第一个集邮组织“广州工人文化宫职工集邮小组”,他是发起人之一。文革后的1982年,“广东省集邮协会”成立,他是筹委会成员。同年8月他应邀赴北京出席“中华全国集邮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张老先后担任过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广东省和广州市邮协顾问、学术委员、副主任。香港邮学会还授予他“永久会员”的荣誉。
  张老集邮60多年,藏品极丰,其中尤以“红印花邮集”、“孙中山邮集”、“解放区邮集”最负盛名。他的邮集,不仅在国内和国际邮展中获过多项奖,而且在中国申请参加“国际集邮联”(FIP)的过程中亦做过贡献。那是在1982年,海峡两岸同时申请参加FIP,而当时海外***分子为阻挠中国参加,利用传媒散播谣言:“中国经文革浩劫,早已没有人集邮,不要说像样的邮集,连拿放大镜的老集邮家也找不到了……”为了弄清真伪,当时任FIP主席的德沃拉齐克先生决定亲自到福州和广州访问。1982年11月28日,德沃拉齐克先生抵达广州,在听取了广州市邮局领导的情况介绍后,突然提出要会见广州集邮家和欣赏其邮集。这时已是29日下午,而德沃拉齐克先生30日下午就要离穗。德沃拉齐克先生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为欣赏,实为考察。但市邮政局长李清万胸有成竹,一口答应,当夜即通知张老。30日上午,张老带着厚厚的“红印花票”和“解放区票”两大册邮集,准时同德沃拉齐克先生会见。当德沃拉齐克先生亲眼见到如此齐全而珍贵的邮集时,十分高兴,同张老边亲切交谈边翻阅。当张老介绍到“八卦戳”时,翻译对“八卦”一词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邮识丰富的FIP主席立即微笑地用流利的英语说:“这是中国清朝的八卦戳,我知道的,你不用翻译。”看完邮集,德沃拉齐克先生十分满意,同张老热烈拥抱。至此,海外谣言不攻自破。1983年7月2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FIP第52届代表大会,正式接受我国为国际集邮联会员国。
  1985年,北京东城区邮协访问团由朱祖威、林轩带队,到广州交流,来到张老家参观,受到热情接待。不论北京同志提出要参观什么票,如“红印花”、“区票”、“商埠票”等等,张老尽量满足,一一拿出来。由于藏品太多,大家说“够了,不用再看了”,怀着满足的心情告别。
  1990年,北京与台湾举办“集邮联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岸首次举办的集邮联展。此次邮展由北京提供6部邮集,但台湾希望其中有“孙中山邮票”集。北京方面答应要求后,派赵衍先生南下广州,找张老商量;张老表示全力支持,借出了珍藏的“孙中山邮集”。当台湾观众看到非常完整的孙中山邮票后,十分意外,有人还问北京参展团领队吴凤岗:“可不可以价让?”吴答:“你们可直接问张老。”并告之张老电话。于是台湾邮人就给张老打电话,提出用4万美元求购该邮集,被张老一口拒绝。事后有人问他:“4万美元也不少了,为何不卖?”张老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它关系到尊严。”
  张老不仅邮品丰富,而且邮识渊博,曾在中央、省、市有关报刊上发表过许多邮文。尽管他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仍十分关怀并扶持后来的集邮者。如1999年8月,笔者在广州参观省博物馆举办的“苏联邮票展览”,时值盛暑,张老以86岁高龄,偕夫人亲临展场,对6300多枚(套)苏票逐一仔细观看,并就如何更好地展现邮品提出了宝贵意见,其殷切之情感人肺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