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造币厂” 原名 “奉天造币厂”,前身是奉天機器局。奉天機器局在1897年設立,1900年沙俄藉義和團事件佔領,1902年交還後改名“奉天製造銀圓總局”。1907年與吉林銀元局合併改名“東三省製造銀元總局”。
民国初年,因奉省流行大洋票不兌現紙幣,且生銀缺乏,大銀元只生產少量,以製二角小毫及造銅元為主。至於沈阳造币厂何時開始造大头,有兩種說法:
1.1916年(民国五年),數量45萬1千餘枚。
2.1918年(民国七年),數量17萬3千餘枚。
3.兩種說法均只生產一年。
1919年張作霖要擴充勢力向財政部強索廠房改兵工廠,財政部被迫照辦,以奉省久行紙幣“無留存必須”名義,將奉厂裁撤。1923年遣散员工,停止造币。後因兩次直奉戰爭,奉系軍費支拙,加上市場蕭條通貨緊縮,乃於1926年复工。
在1926-1929年間生產低成色大头銀元1,870萬枚,此後沒有記錄。(有說法是只生產到1928年,總數量相同)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1930年7月,张学良定厂名为“遼寧造币厂”,造東三省一分銅幣。九一八後東北淪陷,日寇於1933年3月9日宣佈溥儀為“執政”,同年3月20日改遼寧造币厂為“滿洲中央銀行造币厂”。
抗戰勝利後改“中央造币厂瀋陽保管處”,後改“東北銀行工業處”,據手邊資料是1953年7月5日改由人民銀行總行印制管理局領導,更名“沈阳人民造币厂”。
1949年3月為穩定金融,在將三年版袁大頭修飾後恢復生產首批[後造大頭],1951年依人民銀行指示,再度製作兩批三年版袁大頭以因應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須要。沈阳造币厂留有刻 “1951.3.26” 日期及“沈阳造币厂製”之複製工作模(working die)用之大頭母模(hub),“圆”字為“三角圆”。
此[後造大頭]可能就是“三角圆”的由來。成都造币厂在50年代初期,也曾为入藏部队量產袁大頭銀元,大量“三角圆”再經尼泊尒、印度流至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