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单位“元”和“毛”是咋叫起来的?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七月十日,朝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方孔圆钱。“开元”有“开新”的意思,“通宝”即通行的宝物,即钱币。“开元通宝”四字在币面上作上“开”下“元”左“通”右“宝”分布,可是民间不这么上下左右地读,而是上左下右逆时针打圈儿读为“开通元宝”。阴差阳错,久而久之,“元宝”成为一个固定的词,泛指银锭,特指重约50两的大银锭,而“通宝”则专指铜钱。银锭与铜钱之间,银锭为“大”,这大概是银锭被称为“元宝”的一个潜在原因。
到明清之际,西洋银币流入中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银锭形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银元宝”,简称“银元”。银元是圆的,且“元”与“圆”同音,因而又称“银圆”。
1933年,废两(银两)改元,银锭退出流通,银元成为法定货币。1935年,废止银元,实行法币(纸币)。至此,银子作为一般等价物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法币的单位继承了银元的单位,这就是今天的人民币或台币“元”的来历。因“元”是中国的本位货币,所以也以此对译外币,如美国的本位货币就叫美元,欧洲的本位货币为欧元。
顺便说,“毛”这个货币单位跟“元”一样,也是阴差阳错、将错就错造成的。“毛”本是读“毫”,为记账方便,往往将“毫”省笔为“毛”。久而久之,习非成是。现在仍然有地方读“毫”不读“毛”。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