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作者:王景文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报
日前,在山东博山一位老革命干部家中发现了一枚鲁中解放区实寄封。
信封由黄色包装纸糊制,封幅为95×160mm。正面收信名址是:“华东野战军第七兵团政治部组织部招待所转交任文同志平安家信”。寄发址为“山东鲁中南博山县夏庄区西石马任寄”。很清楚,这是正在华野七兵团工作的任文同志家里寄来的信。正面左上角贴青州一版桔红五元加盖改值200元(HD118)邮票一枚,背面又贴青州二版绿色300元邮票(HD152)一枚,合共贴资500元。销票日戳,均为博山县八陡邮务所之手填日期木戳,但又都未填写。封背上端有一无法看清的转(落)戳。
大家知道,鲁中南区实寄封留存很少,邮史实物及邮政资料均较缺乏,故而,许多战时邮务情况,至今不太清楚。此封看似平常,但它却向我们提供了邮票、邮资、邮戳三个方面的重要邮史实证。
邮资调整的真实记录
此封之销戳日期未填,我们可以通过它身上所记载的各种信息来分析判定它的行用时间。只要你熟悉山东的军史和党史,那么,从部队番号、“鲁中南”的出现以及贴票情况,不难作出“1949年春季”这一判断。因为,“鲁中”和“鲁南”合并为“鲁中南”的时间,是1948年秋天。随后即进行了淮海战役,歼灭了敌军55.5万人,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1949年2月,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将全军改组为七、八、九、十共四个兵团,接受了渡江南下的任务。“七兵团”的番号这时才出现。此信正是由原鲁中区的博山县寄给正在长江北岸休整训练的七兵团的。这只是大约时间,具体在何时呢?从贴票情况,还可看出端倪。
这是一件平信,按山东解放区的资费标准自1949年3月15日起,平信由原北海币200元,调整为人民币5元。原北海币值之邮票,可按100元折合人民币1元继续使用。此信正面左上角,本有可贴两枚邮票的位置,而寄信人却只端端正正地贴上一枚面值200元的邮票,显然是不知邮资已作调整,仍按原规定老习惯贴票。到邮务所后,才知调资消息,尚需加贴北海币值邮票300元。正面未留空地,只好贴于背面。从贴票歪斜来看,也可能是由营业员匆促代贴的。
不管怎样,它成为邮资变动的真实记录,也证明此信只能是在此次邮资变动不久的1949年3月中旬寄的,最晚不迟于四月初。
存疑区票的使用实证
在山东解放区的加盖改值邮票中,有一组烈士塔图和青州一版毛泽东像双直行机盖邮票,一直身份不明,它们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编号为HD115-118共四种。以往通过查证,已肯定它们是1948年6月平信资费刚调升为200元(北海币)时,为应急需所盖,但省局通知所列的改值票名单中并没有这四种。分析可知,它们应是各地区自行加盖的。而究竟是何区加盖?由于邮票档案和使用实物缺乏,实在难以查清,至今仍是悬案(参阅《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去年,经笔者与刘广实先生查考,已发现有六件实寄封(包括一剪片)存世,其中除一件用于胶东地区外,其余均由鲁中南地区寄出。要想得出最后结论,尚需更多的实物证据。
此封正面所贴,正是“双直行加盖”中的HD118,与已发现的剪片贴票相同,又同在鲁中南地区,并也是1949年3月下旬使用。这说明该组邮票在鲁中南加盖的可能性较大。因而,此封无疑会是将来认定此票身份的佐证之一。
难得一见的邮务所戳记
正因为鲁中、鲁南两区的邮寄实物留存太少,其各级邮政局所的日戳式样和使用情况,一直难查清楚。笔者仅知,在抗战期间,鲁中区与胶东、渤海不同,未见使用带“战邮”字样的邮戳,而是自行刻制图形简单的木戳使用。此封所盖的两个手填式“博山县八陡邮务所”戳,让我们首次见到该地区“邮务所”日戳的格式。此戳是圆形三格式木质,戳径30mm,上格刻有县名,下格是邮务所名,中格较窄,为“月、日”二字。字体全为隶书,笔划较为粗犷,朴拙而又清晰。不知当时鲁中各邮务所之戳式,是全部统一,还是“八陡”独式?按理,应是统一的。不过,笔者曾见过与“八陡”同在博山县城附近之“石马”日戳,却是不带“邮务所”字样的三格式“博山,石马”手填戳。据有关资料,抗战胜利后鲁中区所建的“邮务所”,要比“代办所”规模大些,系两三个行政区乡合设一所。按此说法,“八陡”为邮务所,“石马”可能是“代办所”,属于上下两级了。究竟如何,尚待进一步查证核实。
总之,这一枚实寄区封,为我们提供了三项邮史实证。但愿多见几个同类实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