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中国,收藏家总希望自己珍藏的物件能被子孙后代永远珍藏,越是珍贵的收藏品,人们就越是希望能它在自家传承久远。然而我们翻开文献史籍,就会惊讶地发现,不管这种观念的出发点是多么良好,却很难持续久远,正所谓“家藏无三代”。导致这种结果无非有四个原因:一是政治原因,如没收、查抄;二是兵荒之乱,如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三是自然界的毁坏,如水火之灾;四是子孙继承了藏品,却没有继承文化,随手变卖,甚至丢弃。所以藏品聚散无常也成为中国收藏变迁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我国古代,虽然收藏家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藏品的聚散无常,但是我国历代收藏家们却依旧在这种怪圈里面盘旋。直到近代,中国封闭的国门逐渐打开,进步人士看到西方藏品市场交易的活跃,拍卖活动的盛行,公私博物馆的兴起,才有许多收藏家惊醒觉悟,或是将久藏的珍品拿出与朋友一起赏析研究,或是将珍藏的藏品捐献国家。
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和经济不断繁荣,传统的世代秘藏已经逐渐成为过去。纵观当代的收藏观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秘藏,也有陶冶性情欣赏把玩的,也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有保值、增值的收藏观。
当今随着收藏品流通和拍卖市场的确立与不断发展,收藏品的经济价值已为更多人所关注。使重复多余的收藏品得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将珍藏投入拍卖和在拍卖会上寻找自己的心爱之物,已经成为许多收藏家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近几年,随着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市场的逐渐成熟,我们在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举办了多次中国贵金属专场拍卖会,包括自1979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发行以来的许多早期珍品、特殊规格的品种、系列藏品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钱币都纷纷亮相。私人珍藏通过拍卖会的形式得以让社会共享,正是流通和拍卖使得我国收藏的传统观念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就收藏而言,其最本质的属性就在于它的文化性,收藏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人类延续自身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文化由人类共同创造,就应该为人类共同享有,只有通过交流与展示才能使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秘藏观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共享的收藏观更为可取。如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