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票见证青海变迁 青海新闻网

1楼
方寸 发表于:2009/8/10 12:56:00
青海新闻网讯 1956年3月20日,青海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

  此后50年里,以青海为主题设计的邮票不足10枚;

  2000年5月5日,塔尔寺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在邮票上。9年来,与青海有关的艺术形象,备受邮票设计者的青睐。

  邮票见证青藏两省区的友情

  1954年5月11日,昆仑山下的雪水河艾芨里沟迎来了以西藏运输总队政委慕生忠为代表的青藏公路建设大军。同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正式通车。

  1956年3月20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盛事,有关部门发行了一套纪念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通车的特种邮票,这是青海省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

  “这是一套设计精美的邮票。它真实地反映了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川藏公路的雅安至西藏拉萨段原名康藏公路,后以成都为起点,改称川藏公路)艰苦的筑路历程,和公路修通后西藏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西宁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陈东海介绍说。

  五十多年前,远在上海的陈东海被一枚小小的邮票所吸引,从此便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集邮生涯。在众多的藏品中,这套以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修建史为主题的邮票,是他最珍爱的藏品。通过陈先生,我们见到了这套邮票珍品。

  这是一套长方形的邮票,与诸多反映类似题材邮票不同的是,这套邮票不仅色调淡雅图案简洁,而且还选择了青藏公路、康藏公路上的标志性景观,两条公路通车后西藏各族人民欢庆的场面作为票面图案,充分体现了两条公路的开通对西藏产生的深远意义。

  以青藏公路为设计主题的邮票,是这套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

  邮票票面为淡蓝色。主体画面是一座挺拔冷峻的雪山,雪山上危岩陡立,狂风漫卷。山脚下,一列车队正沿着一条狭长的公路逶迤前行。公路一面紧贴悬崖,一侧紧临深渊,其地势险峻,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在这枚邮票画面的右上方,还有一幅简单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西宁、拉萨、雅安3个地名,这不仅是两条公路的起止点,而且是西宁第一次出现在了邮票这种“国家名片”上。

  陈东海先生说:“画面中的雪山是著名的唐古拉山,那条公路就是当时刚刚修建好的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全长21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沿线跨越了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黑河等诸多河流,翻越了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11座大山,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就有5座。这样恶劣的施工条件对于青藏公路的建设者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

  据“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生前回忆,在青藏公路修建的过程中,许多青海籍的施工人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点在公路通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路段海拔都在5000米,那里不仅气候恶劣,而且山上还有永冻层和翻浆地带。起初这段由民工筑路,后因民工不能爆破,改调工兵二团担负这一施工任务,许多青海籍民工主动和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排除了重重困难,才完成了施工。不仅如此,在青藏公路的修建期间,青海省委、省政府在各种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为筑路大军提供了大量物资,从而确保了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同时通车。

  端详着这套邮票,陈东海先生十分感慨,他说:“为了青藏公路的修建,青海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套邮票是青藏两省区人民友谊的见证。”

  半个世纪,以青海为主题的邮票接近十枚

  陈东海先生说,集邮界将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分为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前的老纪特邮票(1966年前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第二阶段是“文革”邮票,第三阶段是“文革”后发行的新纪特邮票。继1956年后到“文革”结束,青海的形象再也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与青海有关的形象再次出现在邮票上,已经到了1981年,在那年发行了一套名为《中国畜牧一年·牛》的特种邮票,青海的牦牛成为了设计的主题。

  几年后,龙羊峡水电站也出现在了反映中国水利事业建设成就的特种邮票上。

  陈东海说:“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邮政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邮票中,青海元素出现在邮票上的机会却很少。”

  记者了解到,除了陈先生提到的那两枚邮票外,这一时期青海土族和撒拉族的形象出现在了1999年发行的《民族大团结》的普通邮票中。

  不久,取材于我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民居题材,也出现在了《中国民居》的普通邮票中。

  据陈东海统计,从1949年到本世纪初,半个多世纪以来,与青海有关的邮票总共发行了不到十枚。原因一是当年地方题材出现在邮票上的概率很少,再者青海经济总量太小,知名度不高,因此外界对青海的了解甚少。

  青海有了主题邮票

  上世纪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青海的形象不断成为邮票设计者关注的热点。

  2000年5月5日,塔尔寺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在了特种邮票《塔尔寺建筑艺术》中;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纪念小型张发行,这是与青海有关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小型张上;

  2002年7月20日,由著名美术家朱乃正设计的特种邮票《青海湖》正式发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纪念》首日封和一套同名纪念邮票正式发行;

  2007年7月20日,一套两枚的特种邮票《藏羚羊》在格尔木发行。

  陈东海说:“邮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近十年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以青海为题材的邮票,总量比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总数还多,这说明在青海各族人民的努力下,青海受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青海的对外形象也越来越好了。”

  中华水塔赋予青海新内涵

  2009年7月25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在西宁发行。邮票一套3枚,邮票画面分别选取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峰、黄河源区最大的淡水湖鄂陵湖、澜沧江源区的辫状水系扎曲为设计主题。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这一地区蕴藏了25%的长江水量、49%的黄河水量和15%的澜沧江水量,它因此享有了“中华水塔”之美誉。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2000年5月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的成立,对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陈东海先生说,早在2003年,国家邮局就计划发行一套以三江源为主题的邮票,2006年这套邮票列入了发行计划。《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黄华强先生,他曾因设计过《藏羚羊》特种邮票在邮票设计界享有盛名。

  黄华强先生选择了水为这套邮票的设计主题。从黄华强先生设计的三枚小小的邮票之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三江源流域那特有的自然形态:固态的水——雪山冰川,气态的水——朵朵白云,液态的水——湖泊河流,不同形态的水系不断循环,形成了三江源头,也形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泉。三江源是“中华水塔”的生态意义在这3枚邮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水塔赋予了青海新的内涵。 (作者:李皓)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61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