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目前市场上国庆题材的藏品主要是邮票、纪念钞(币)等品种,收藏人群大,流通种类也比较多。
据了解,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发行流通纪念币,一套3枚装1元面额的流通纪念币,按面值发行每套3元。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三连体钞。
目前收藏界普遍将目光投向2009年。随着国庆临近,国庆纪念版块邮票出现普涨。据中国邮政的工作人员介绍,我国邮政部门每逢五年、十年大庆,都会发行纪念邮票。
除邮币、黄金等一些大众国庆题材收藏种类之外,一些冷门的红色题材藏品也颇受一些小众收藏者喜爱。
红色年画。由于年画涉及范围广,深入百姓生活,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数十年里,年画一直被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为政治和经济服务。这一时期,由于大批大师级的画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年画的创作,因此这一时期的年画在艺术水平上达到了巅峰。
“文革”结束后,这批“红色年画”销毁不少,留存至今的则成为了海内外藏家争相竞购的收藏品。有的单张年画市场价高达万元人民币,就连刊有此类年画照片的书刊也身价倍增。
毛主席像章。在“红色收藏”系列中,毛主席像章是“重头戏”。目前收藏界将“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分为“大‘文革’”(1966年至1969年)、“中‘文革’”(1970年至1971年)以及“小‘文革’”(1972年至1976年)三种。
新中国粮票。如今,粮票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社会舞台。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凸显。
我国自从1954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1955年到1982年共印制了9种年版33枚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版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4两、半斤、1斤、3斤、5斤。该版粮票为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当时人们称之为“满天飞”。这套粮票存世量很少,又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因此非常珍贵。
“国庆”专刊。1949年6月《大众影剧》(周刊)创刊,由阿英等人集体创办。同年10月1日,《大众影剧》第七期出版“庆祝新中国诞生”特刊;1949年8月《影剧新地》创刊,同年10月1日,《影剧新地》第六期出版“庆祝新中国诞生特辑”。这两期内容焕然一新的电影戏剧综合刊物成为新中国电影第一刊,同时也宣告电影刊物一个新时期的来临。
1949年10月和11月,出版“开国大典号”和“解放号”专刊的还有:《东北画报》《华北画报》《文艺报》《青春电影》《中国青年》《新教育》《苏中解放区》《世界知识》等,这些第一批“国庆专刊”今年国庆前后的价格有望飙升至千元一册。1950年6月1日,《大众电影》画报在上海创刊,同年10月1日,《大众电影》第八期出版“国庆——周年纪念特刊”,它浓缩了新中国成立1年来,在工农业、国防、科技、文体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刊出电影图片几十幅,其彩色封面成为经典之作。1959年10月1日,《大众电影》画报出版“庆祝国庆十周年专刊”,从此中国多种画报期刊每年国庆节都不断推出自己的“国庆专号”。期刊中的“国庆专号”美术佳作五彩斑斓,从历史的角度展示出新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
毛泽东肖像作为“国庆专题期刊”的封面是当年的一种时尚,其画面构图庄重厚实,极具传世价值。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绘画大国,中国的艺术家善于将诗画合一,这在“国庆专刊”毛泽东肖像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庆专刊出版史上,更让人称奇的还有名画家根据毛主席诗词创作的国画作品,像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创作的《万山红遍》《江山如此多娇》《井冈山》等,将当代国画佳作作为封面设计,备受推崇。
木刻版画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许多“国庆专题期刊”的封面作品。以黑白为宗的版画摒弃了仿古摹古远离现实的做法,借鉴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连环画,翻开了靓丽的一页,形成全新的面貌,这是第二代版画家最大的贡献。版画家告别了文人画的冷逸格调而转向关注新中国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这些“国庆专题期刊”封面作品至今被人称颂,而创作者大多数后来都成为画坛的代表人物。木刻版画所兼具的高雅文化品位和适宜的市场价位,使其与其他画种相比更具人文亲和力和市场潜力,“国庆专题期刊”木刻版画封面也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焦点。像古元、彦涵、李桦、力群、赵延年、王琦、沈柔坚等老一辈版画家的作品因其鲜明的文化品格,更受追捧,同时也是国际收藏市场关注的焦点。(宗 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