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钞票印得太多必然会贬值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09/9/12 23:52:00

钞票印得太多必然会贬值——货币发行

《每天学点金融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严行方

  钱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值钱?读者都知道,这是因为钞票印得太多了。那么,政府为什么要印那么多钞票、印钞票又以什么为依据呢?这就引出了有关货币发行的概念。我们今天所称的钞票或钱,金融学上称之为货币。货币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从人类历史看,货币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五个阶段。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流行的是物物交换,即实物货币。例如,你这里是平原,盛产水稻,家里的大米吃不完,想改善一下伙食,吃一点肉食;而对方是山区,不能种水稻,却有的是牛和羊,甚至还是“养羊专业户”,于是就想用羊来换你的大米。这样,在没有货币做交换媒介的情况下,用大米和羊直接进行物物交换,就有了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如果双方约定以100公斤大米换1只成年羊,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直接交换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至少不会出现今天纸币收付中那种令人防不胜防的假-币——这种大米是不是你所需要的品种、质量如何,这只羊是不是已经成年、肥不肥、是不是有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主要是麻烦得很。例如,双方虽然约定100公斤大米换1只羊,可是如果对方只有60公斤大米该怎么办呢?你总不能割下0.6只羊去换对方的60公斤大米吧?所以,这种物物交换方式只适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富余农副产品很少的背景下。随着富余农副产品数量增多、商品交换次数增加,上述麻烦越来越突出,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这就是货币——任何人只要拥有这种货币,就可以用它来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相反,任何人通过出售商品都可以换取这种货币。

  由于货币的出现,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间接交换。例如,原来需要一方运100公斤大米,另一方牵着1只羊,按照双方约定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进行交换,现在不需要这样麻烦了,直接拿着相应货币就可以换取对方的100公斤大米或1只羊。更方便的是,如果你家中原来只有60公斤大米,无法换取对方的1只整羊,现在可以通过向他人借40公斤大米,买下对方的1只整羊。当来年自己有了多余的粮食后,再向别人归还那40公斤大米就行了。当然,这时候可能还要付出一定的利息,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贝壳、石头、食盐、牛羊、布匹等等,都曾经充当过这种货币商品。

  例如,在我国古代夏、商、周的1000多年里,贝壳就一直充当着这种货币商品的角色。所以,当你看到今天我国的汉字中几乎所有与钱有关的事物和行为多以“贝”做偏旁部首,就一点也不用感到奇怪。在古波斯、古印度等地,则习惯于用牛羊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埃塞俄比亚,习惯于用食盐作为货币商品;在古代的美洲地区,习惯于用烟草、可可作为货币商品。

  之所以说这些东西是货币商品,是因为这种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既可以用来充当交换媒介,也可以直接用于消费。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终于发现用金银做货币更恰当。因为与上述货币商品相比,金银的体积更小、价值更大、质地更均匀,而且不容易腐烂,更便于携带、保管、分割。就这样,货币的历史重任就慢慢地相对固定在金银身上了。

  至此,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发展到了金属货币阶段,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直到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仍然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作为主币选用材料,并且确定为唯一的、法定的流通手段;同时,把铜、镍等贱金属作为辅币选用材料。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块状(如金块、金条、金元宝)形式流通的,每次交易都需要称分量、鉴定成色,按照交易额进行分割,这实在太麻烦了。为了便于交易,一些交易量大、信誉好的商人便在上面打上标记,以自己的信誉来担保这种金属货币的分量、成色有保证。随着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需要有更权威的机构来进行担保,毫无疑问,这其中最权威的机构莫过于一国政府了。于是,就出现了以政府名义铸造的金属块,中央银行的雏形出现了。由于金属货币铸造费用高,而且容易磨损,尤其是在遇到大宗商品交易时,金属货币的分量重、运输极其困难,途中也不安全,这样,代替金属货币出现的纸币或银行券就出现了。毫无疑问,这种以纸币或银行券形式出现的代用货币,必须有等价金属货币作保证。只有这样,纸币持有人才能随时随地兑换到等价的金属货币。这有一点像在居委会麻将室里打麻将的那些老年人一样,一局麻将下来输赢的虽然是几个塑料牌(代用货币),但在它们后面代表的却是相应面额的钞票。如果你口袋里空空如也,纯粹用那几个塑料牌来收收付付,是没有人愿意和你玩这种游戏的。因为他们即使最终赢得了这些塑料牌,也无法兑换到真正的货币。最早的纸币是由各家商业银行以自身信用担保发行的,自从中央银行出现后,纸币的发行权力就收归中央银行,成为它的基本职能之一,因为中央银行后面的政府更有信用保证。事实上,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究竟有没有等价金属货币作保证,除了它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所以,无论是货币票据(纸币、硬币)还是银行券(银行存单、支票)的发行,实际上都是以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信用在那里做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相继停止了金属货币的流通和银行券的自由兑换。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各主要工业国更是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从此,票据和银行券与金属货币之间更是没有了对应关系,表现为纯粹的“纸”币,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在强制流通,充分表现为一种信用货币。毫无疑问,这种纸币不但不能直接兑换金属货币,而且其实际价值也必然要低于货币价值。这就是目前各国广泛采用的货币形态。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各种金融交易卡、电子钱包为代表,原来需要通过纸币、辅币、存单来收收付付,现在只需要通过电脑转账就能实现收付的电子货币出现了,时代进入了电子货币阶段。

  显而易见,自从社会发展进入信用货币阶段后,钱是不是“值钱” 就主要取决于政府信用了;对于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来说,依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政府信用。

  例如,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究竟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即将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越多,货币供应量就应该越大。一般认为有这样一个公式:“1∶8”,即流通中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应当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8。②本期发生的商品赊销量。商品预付、代销、货款赊欠数量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小。③本期需要支付的赊销量。本期到期的需要支付的预付、代销、货款数量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大。④本期发生的商品抵消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越大,货币供应量就越小。⑤商品的价格高低。商品价格越高,货币供应量就越大。⑥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多,货币供应量就越小。

  综上所述货币流通必要的供应量=①-②+③-④⑥×⑤

  这一公式得到的结果,表明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而上面已经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就已经停止了金属货币的流通,改为发行纸币了,这时候的纸币需求量又应该是多少呢?根据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基础。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1元钱面额的纸币,它的名义价值才能与其所代表的1元钱的金属货币价值相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金属货币量,这时候就会造成货币(纸币)贬值。

  例如,如果根据上述公式得到某个国家在某个时期所必需的金属货

  币量为1000亿元,这时候它所发行的纸币供应量就应该是1000亿元。如果政府发行了2000亿元纸币,这时候1元钱纸币所对应的金属货币量就只有0.5元,表明这时候的货币(纸币)贬值了50%。

  就某个特定国家而言,政府只要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就能通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方式转嫁经济负担。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发生了财政赤字后,是通过直接向中央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的。无论何种方式,都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而对于世界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来说,少量地增发纸币,同样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聚集财富,把世界各国的财富慢慢聚集到它们国内。当然,这种做法如果不加限制,就会导致政府信用降低、货币制度崩溃,这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例如,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最后的统治,于1948年8月23日强行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一开始发行的面额还只是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发行总额20亿元;到了1949年6月,发行面额就变成了1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种(实际上还印了500万元的面值,只是没有来得及发行而已),发行总额130多万亿元。短短10个月间,黄金价格上涨4.5亿倍,银元价格上涨5亿倍,物价更如离弦之箭,又怎么可能维持得了多久呢?果不其然,这种金圆券面世仅仅10个月就于1949年6月22日寿终正寝。

  金融学点睛

  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它代表的是一国政府的信用。如果政府“不讲信用”滥印纸币,就会引发货币贬值乃至政府直接崩溃。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