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孔庆蔚:解放当天,太原“13邮差倒戈” | ||
《五代信使脚下的邮路》(二) | ||
| ||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孔庆蔚老人清楚地记着:“当天解放军的一位领导带着十几个人过来接收,我们13个邮差工作没有变动,跑的地方也没有变动,依然是东西南北那么大个太原城。” 解放前的太原城通邮的范围有多大?他是这样描述的:南,最远到并州路(到不了大营盘);北,最远是太钢;西,刚过汾河桥;东,最远到黑土巷。“解放前,我们13个邮差负责全市所有信件、包裹的投递工作。”在老人的印象中,13个邮差都显得有点多,经常处于休息状态。 孔庆蔚老人1925年出生,1939年就在邮局工作,经历过日本人的邮政、国民党的“中华邮政”。由于学习过日语,为了混口饭吃,14岁的孔庆蔚在日本人的邮局干过营业员。“就在鼓楼街,在我记忆里,副局长是个日本人。由于日本人的占领,好多人都跑了,每天冷冷清清的。” 解放前邮局的构成是:局长、财务科、总务科(管人事、文书)、本地业务科(负责太原市的投递工作)、内地业务科(负责各县市的投递工作)。随着战局的变化,日占区越来越小,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几乎无事可做。“国民党时期也一样,太原最后变成一座孤城,就是飞机偶尔空投点邮件,邮差每天都没事干。” “工作差不多,但感觉身份不一样了,咱不再是差役了!解放初期,投递工具是中华邮政时期接收过来的自行车(解放初,全省用于投递的自行车总共31辆),我跑的主要是东缉虎营、多马巷、武福庵、永定路等地方。好多地名现在都没有了。当时的信件不多,每天大概有四五十封信,还有一些包裹单。但别小看这几十封信,这些信是老百姓自己的私信。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老百姓就难以安全、方便、快捷地收寄信件了。100来年,这是第一回。” 邮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解放的时候,山西共有邮电局所137个,每一局所平均服务面积是294平方公里;1962年的时候,邮电局所增加到1237个,每一局所平均服务面积是126平方公里。“随着邮件的增加、线路的增加,工作量大了,但我们13个人没有喊累的,也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业务忙了,咬着牙干……” 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的恢复阶段,由于邮政特殊的战略地位,“私人信件”的投递并没有成熟地发展起来。“私人信件”真正活跃后,需要的是最无私的邮递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