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世界硬币集藏知识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9/7/10 12:36:00
 货币按其材质首先分为纸币与(金属)硬币。硬币已有2500年的历史,纸币也流通了1000年。流通中,纸币承担了总量的95%以上;集藏中,硬币则比纸币有更久远的历史与众多的收藏者。
  世界硬币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币(至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币(476年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近代币(1640年一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现代币(1917年至今)。其中1945年后又称当代币。 当然,从钱币文化观点出发,其增变兴衰既与重大政治事件相关又不尽同。
  一、世界钱币文化的四大体系 钱币文化是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币材、工艺等)和“软件”(语言文字、艺术特色、宗教习俗、哲理观念等),综合反映了各国不同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
  通常认为,世界古代钱币文化来自四个独立的源头,即:地中海、东方、南亚次大陆、伊斯兰世界。其中主要是地中海(西方)和远东(东方)两大币系。
  历史上它们间曾有交叉和影响,到了现代更进一步互相借鉴,逐步“同一”。
  地中海币系。指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硬币。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其势力遍及全欧和部分亚洲、非洲。随着15世纪后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又影响了美洲、澳洲、大部分非洲和部分亚洲。
  它们的特点是:
  1.图象丰富。包括神祗及英雄、君王、特色动植物、建筑古迹等。如古希腊城邦币上的特色动植物城徽,罗马帝国时代币中保存了70多位君王的头像。
  2.币文复杂。主要是希腊文、拉丁文,除此还有腓尼基文、迦太基文、希伯来文等。
  3.币材多为贵金属。最早是用自然形成的金银合金——琥珀金,接着是金、银币,最后形成金一银一铜,以银为主的体系。
  4.制币方法主要是打(锤)制,很少铸币。因手工生产,个体差异较大。
  东方币系。指以中国为代表的钱币。通过汉唐盛世,以及此后各朝的文化交流影响了朝鲜、日本、安南和东南亚各国,部分通过丝绸之路波及中亚。其特点:
  1.币形多样化。如刀币、布币均为在世界硬币中所特有,并长期采用方孔圆钱形制,除花钱外,币图相对简单或无币图。
  2.币文丰富。记录了年代、造币地点。除汉文外尚有各种少数民族文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3.币材主要以铜合金为主,少量铁币。金、银在流通中不占主要地位。
  4.制币方法主要采用熔化金属在模内铸造,故名铸币。铸造可以经济地批量生产,个体比较均一。
  南亚次大陆币系。指以印度为主的币品。通过孔雀王朝、更多王朝及莫卧儿帝国的扩张和宗教的传播,影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部分东南亚地区。但其本身也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受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阿拉伯诸王朝、蒙古汗国的影响,情况甚为复杂。其特点:
  1.币图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既有土生土长的佛教、婆罗门教,又有希腊基督教、萨珊拜火教、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影响。早期盛行各种印记。
  2.币文极其复杂。土邦币极多。
  3.币材金、银、铜均用,并有少量铅、锡等。
  4.制币方法主要打(锤)制。   
  伊斯兰币系。指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通过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以及此后的奥斯曼帝国形成的币系。波及整个西亚、中亚、部分东南亚、北非及欧洲伊伯利安半岛南部。其特点:
  1.宗教色彩显著。因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币面没有君王及神祗。代之以图案、艺术字体、花押等。
  2.币文以阿拉伯文为主,种类繁多。币文中的特色是多为清真箴言和在位君王繁杂的称号。
  3.币材包括金、银、铜。
  4.制币主要采用打(锤)制法。
 
 二、硬币的分类
  广义的钱币学一般应包括硬币(Coins)、代用币(Tokens)和章(Medals)三类。硬币的特点是:由主权机构发行,有面 值,在流通中具有法定支付能力。但随着收藏和投资需要,又派生出多种币品。
  按币品功能分类应是最本质和易于理解的方法。
  l.流通币(Circulating Coins,Working Coins)。这是原本意义上的硬币,功能是“流通”。主权发行机构按面值发放,交换中技面值流通。发行年代可以间断或连续。发行量按市场需要,一般较大。按其实际情况,又可分为“正在流通”和“退出流通”两小类。
  流通币本意在“流通”而非“收藏”。但流通币却往往是币友的“收藏”起步和主体。当然“退出流通币”的收藏价格高于甚至远高于其面值。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日常“流通”中将品相优美、面值较小的硬币“攒”起来,即以流通价格(面值)作为收藏成本。但这种办法受到国别,面值,年代的限制。用于本国硬币尚可,用于收集世界币则很困难了。
  2.收藏币(Collector Coins.NumismaticCoins)。目的不是“流通”而是“收藏”。主权发行机构以高于或远高于面值的价格作为初售价发行。如我国1984年10元熊猫银币初售价是100多元。收藏币必须限量发行,一般只有一个年代。所以收藏币只在币友中“流通”,广大公众从未使用过,很少见过甚至听说过。
  收藏币包括纪念币( Commemorative Coins)和特种币(Numismatic Coins)的两小类。
  长久以来,纪念币是收藏币的主体(纪念币又分流通纪念币和收藏纪念币两种)。它是主权发行机构经过批准(如美国需经国会)为了纪念某人、某事、某物而特别发行的硬币。目的是通过硬币的流通使其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就此而言,流通纪念币似乎更胜任此功能;而收藏纪念币题材多样,制作精美,更得币友的青睐。
  目前特种币的发展势头强劲。如生肖币,风光市,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币等。目的不在于纪念某人某事,而在于宣扬一种思想。一个概念,有时是体现民族地方色彩,有时也涉及国际共同主题。
  造币厂常将当年所生产的未流通币封套为造币厂套币( MintSet MS),以远高于面值价格出售给集藏者。除此,还有专门为收藏者生产的精制套币(ProofSet, PS)。它们统称为非流通法币(Non-circulatingLegalTender,NCLT)。
  3.投资币(Bullion Coins InvestorCoins)。
  目的既不是“流通”,也不是“收藏”,而是为了“保值增值”。虽也由主权发行机构发行,但面值仅有象征意义或无面值,重要的是金属成色及重量,发行量不限量,根据市场需求。所以投资币不过是“币”形资金属,较之金锭、金首饰等更易于保存和交易罢了。
 
 三、硬币的收集途径与集藏方法
  收集途径。币友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币品来源一般包括下面几方面:
  1.馈赠。许多币友开始集藏是由于家传、亲朋馈赠而引发。馈赠可以很少很平常,也可能很多很珍贵。无论其大小贵贱,是可贵的“起点”,往往也是终生“爱不忍释”的部分。
  2.搜集。主要指不花什么钱或花很少的钱,通过自己的眼光、辛劳奔波集藏得来的币品。集藏(Gathering)与收藏(Collecting)是否有区别,意见不一致。但前者比较强调的是通过不花钱或少花钱的聚集方式。
  3.交换。也可说是搜集之一种,即“互通有无,不详计价”。对于世界硬币集藏币友来说,更应该提倡此道。它不仅可以获得许多币品,而且广为增进友谊。
  4.购买。这是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国内市场有限,一些资深的币友已直接与国外币商建立固定联系。但汇款对于小额交易略为不便。购买包括拍卖投标。
  集藏方法: 集币过程一般规律是广“集”之后求“套”(即系列化),泛“集”之后进入“专题”(即系统化)。 硬币组套 硬币有不同国名,不同材质,不同面值,不同发行年代,不同造币厂等,因而也形成不同种类和内容的“套”的概念。
  1.面值套(面套)。指由主权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所发行的不同面值流通硬币组成的“套”。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套”,币友追求的第一阶段目标。面套常分小套、大套。小套措低面值套,特别是辅币单位套;大套应包括所有面值,特别是主币高面值,币。流通币的“套”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因为随着通货膨胀、币制改革、政权更迭等原因,小面值币不断退出流通,大面值币陆续补充进入。所以面套的集藏最好以年代为主线。收藏币和流通币不同,通常事先公布该套面值组成及发行时间。
  2.图形套(图套)。同一面值流通币通常有多种币图。面套只需其中任何一种均可成套,而图套则要求币图系列化。如德国流通币面套只需1枚2马克币,但对图套来说,应集全6种不同政治家肖像及1951年发行的无人像2马克币。这通常是币友的第二步目标。
  3.系列套(全套)。指主权机构在一定时间内所发行的全部币品。全套的难易与国别有关。对于有些刚刚发行硬币的国家(如马其顿)可以“一览无余”,但对于发行币品历史久远的国家(如墨西哥)则是“望洋兴叹”了。
  4.年代套(年套)。指同一面值同一币图不同年代币组成的套。这在美国比较流行,因为美国历史短,品种少,但同一品种和长期发行。如美国1美分林肯头像币从1909年起发行,到1999年已有90年历史。要按年代逐一集“全”这90枚币,也非易事。市面上的一些定位册,也大都按年布孔,要把那“窟窿”一个个填满,确需一番苦功。
  
硬币专题与主题收集
  专题(Thematic Collecting)一般指围绕一个特色,一个思想,一个系统的集藏;主题(Topical Collecting)一般指一种形式,一种币图的集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国家币(特色是独立)是专题;其中国徽币(着重在币图)是主题。动物币按动物学类、纲、目、种来集藏是专题(突出系统),按不同国家的熊猫币来集藏(着重币图)是主题。
  目前比较流行的币品专题有:体育、动物、植物、建筑、古迹、交通工具、历史人物等。例如100年来所发行的现代奥运会币近千枚;15个国家发行过21种兰花币;币中币有60多种。
  专题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大体说来,以“专”为先,“专”而求“全”,“专”而求“精”。 当然组套与专题也是硬币分类与整理的过程。
  硬币的储藏与清理
  1.储藏。原则是在经济有效地保存币品前提下便于鉴赏玩味。储藏方法取决于藏品类别(流通币、收藏币)、品相(普制、精制)、珍稀级别、储藏目的(传世收藏,展览,交易)和储藏费用(初次投资,经常维护费用)。
  现有的储藏币品方法(手段)有:币袋、币夹、币盒、币册、币盘、币柜等。根据经验:币夹与活页币册相结合是一般币品的较好储藏方法,币盒与币盘相结合则是高档收藏币的理想方式。
  2.清理。硬币在未进入流通时为自然金属光泽,与空气接触后或存放于塑料袋中会逐渐变色和锈蚀。流通中因与各种化学物质及手汗等接触更易变色和锈蚀。窖藏的古币不但形成严重锈蚀,有时还难以剥离。
  实践证明:银、锌、铜合金币易于变色;铝、铁、铜合金易于锈蚀。金币多年保存完好,不锈钢则能经受各种条件。
  对清理的忠告是:最好不清理、顺其自然;如需清理,务必慎重;清理尽量采用“软”方式不用“硬”工具,清理后币品应注明“经过清理”(Cleaned,Cld),一般品级及价格会因之降低。
  主要清理方法有:洗涤、清洗、擦拭、磨刷、表面涂覆。
  3.保安。随着收藏档次的不断提高,保安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目前主要方式有:保险柜和租用银行保险箱。
  与保“安”有关的是保“密”。个人藏品,特别是珍贵藏品是否应让外界了解及在何种范围内了解,自然是因人因币而异。“秘不示人,自得其乐”似乎降低了藏品应有的社会功能;但“广为宣扬,无人不知”又有“树大招风”之虑。(
    货币按其材质首先分为纸币与(金属)硬币。硬币已有2500年的历史,纸币也流通了1000年。流通中,纸币承担了总量的95%以上;集藏中,硬币则比纸币有更久远的历史与众多的收藏者。
  世界硬币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币(至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币(476年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近代币(1640年一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现代币(1917年至今)。其中1945年后又称当代币。 当然,从钱币文化观点出发,其增变兴衰既与重大政治事件相关又不尽同。
  一、世界钱币文化的四大体系 钱币文化是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币材、工艺等)和“软件”(语言文字、艺术特色、宗教习俗、哲理观念等),综合反映了各国不同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
  通常认为,世界古代钱币文化来自四个独立的源头,即:地中海、东方、南亚次大陆、伊斯兰世界。其中主要是地中海(西方)和远东(东方)两大币系。
  历史上它们间曾有交叉和影响,到了现代更进一步互相借鉴,逐步“同一”。
  地中海币系。指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硬币。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其势力遍及全欧和部分亚洲、非洲。随着15世纪后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又影响了美洲、澳洲、大部分非洲和部分亚洲。
  它们的特点是:
  1.图象丰富。包括神祗及英雄、君王、特色动植物、建筑古迹等。如古希腊城邦币上的特色动植物城徽,罗马帝国时代币中保存了70多位君王的头像。
  2.币文复杂。主要是希腊文、拉丁文,除此还有腓尼基文、迦太基文、希伯来文等。
  3.币材多为贵金属。最早是用自然形成的金银合金——琥珀金,接着是金、银币,最后形成金一银一铜,以银为主的体系。
  4.制币方法主要是打(锤)制,很少铸币。因手工生产,个体差异较大。
  东方币系。指以中国为代表的钱币。通过汉唐盛世,以及此后各朝的文化交流影响了朝鲜、日本、安南和东南亚各国,部分通过丝绸之路波及中亚。其特点:
  1.币形多样化。如刀币、布币均为在世界硬币中所特有,并长期采用方孔圆钱形制,除花钱外,币图相对简单或无币图。
  2.币文丰富。记录了年代、造币地点。除汉文外尚有各种少数民族文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3.币材主要以铜合金为主,少量铁币。金、银在流通中不占主要地位。
  4.制币方法主要采用熔化金属在模内铸造,故名铸币。铸造可以经济地批量生产,个体比较均一。
  南亚次大陆币系。指以印度为主的币品。通过孔雀王朝、更多王朝及莫卧儿帝国的扩张和宗教的传播,影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部分东南亚地区。但其本身也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受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阿拉伯诸王朝、蒙古汗国的影响,情况甚为复杂。其特点:
  1.币图常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既有土生土长的佛教、婆罗门教,又有希腊基督教、萨珊拜火教、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影响。早期盛行各种印记。
  2.币文极其复杂。土邦币极多。
  3.币材金、银、铜均用,并有少量铅、锡等。
  4.制币方法主要打(锤)制。   
  伊斯兰币系。指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通过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以及此后的奥斯曼帝国形成的币系。波及整个西亚、中亚、部分东南亚、北非及欧洲伊伯利安半岛南部。其特点:
  1.宗教色彩显著。因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币面没有君王及神祗。代之以图案、艺术字体、花押等。
  2.币文以阿拉伯文为主,种类繁多。币文中的特色是多为清真箴言和在位君王繁杂的称号。
  3.币材包括金、银、铜。
  4.制币主要采用打(锤)制法。
 
 二、硬币的分类
  广义的钱币学一般应包括硬币(Coins)、代用币(Tokens)和章(Medals)三类。硬币的特点是:由主权机构发行,有面 值,在流通中具有法定支付能力。但随着收藏和投资需要,又派生出多种币品。
  按币品功能分类应是最本质和易于理解的方法。
  l.流通币(Circulating Coins,Working Coins)。这是原本意义上的硬币,功能是“流通”。主权发行机构按面值发放,交换中技面值流通。发行年代可以间断或连续。发行量按市场需要,一般较大。按其实际情况,又可分为“正在流通”和“退出流通”两小类。
  流通币本意在“流通”而非“收藏”。但流通币却往往是币友的“收藏”起步和主体。当然“退出流通币”的收藏价格高于甚至远高于其面值。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日常“流通”中将品相优美、面值较小的硬币“攒”起来,即以流通价格(面值)作为收藏成本。但这种办法受到国别,面值,年代的限制。用于本国硬币尚可,用于收集世界币则很困难了。
  2.收藏币(Collector Coins.NumismaticCoins)。目的不是“流通”而是“收藏”。主权发行机构以高于或远高于面值的价格作为初售价发行。如我国1984年10元熊猫银币初售价是100多元。收藏币必须限量发行,一般只有一个年代。所以收藏币只在币友中“流通”,广大公众从未使用过,很少见过甚至听说过。
  收藏币包括纪念币( Commemorative Coins)和特种币(Numismatic Coins)的两小类。
  长久以来,纪念币是收藏币的主体(纪念币又分流通纪念币和收藏纪念币两种)。它是主权发行机构经过批准(如美国需经国会)为了纪念某人、某事、某物而特别发行的硬币。目的是通过硬币的流通使其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就此而言,流通纪念币似乎更胜任此功能;而收藏纪念币题材多样,制作精美,更得币友的青睐。
  目前特种币的发展势头强劲。如生肖币,风光市,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币等。目的不在于纪念某人某事,而在于宣扬一种思想。一个概念,有时是体现民族地方色彩,有时也涉及国际共同主题。
  造币厂常将当年所生产的未流通币封套为造币厂套币( MintSet MS),以远高于面值价格出售给集藏者。除此,还有专门为收藏者生产的精制套币(ProofSet, PS)。它们统称为非流通法币(Non-circulatingLegalTender,NCLT)。
  3.投资币(Bullion Coins InvestorCoins)。
  目的既不是“流通”,也不是“收藏”,而是为了“保值增值”。虽也由主权发行机构发行,但面值仅有象征意义或无面值,重要的是金属成色及重量,发行量不限量,根据市场需求。所以投资币不过是“币”形资金属,较之金锭、金首饰等更易于保存和交易罢了。
 
 三、硬币的收集途径与集藏方法
  收集途径。币友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币品来源一般包括下面几方面:
  1.馈赠。许多币友开始集藏是由于家传、亲朋馈赠而引发。馈赠可以很少很平常,也可能很多很珍贵。无论其大小贵贱,是可贵的“起点”,往往也是终生“爱不忍释”的部分。
  2.搜集。主要指不花什么钱或花很少的钱,通过自己的眼光、辛劳奔波集藏得来的币品。集藏(Gathering)与收藏(Collecting)是否有区别,意见不一致。但前者比较强调的是通过不花钱或少花钱的聚集方式。
  3.交换。也可说是搜集之一种,即“互通有无,不详计价”。对于世界硬币集藏币友来说,更应该提倡此道。它不仅可以获得许多币品,而且广为增进友谊。
  4.购买。这是最主要的途径。目前国内市场有限,一些资深的币友已直接与国外币商建立固定联系。但汇款对于小额交易略为不便。购买包括拍卖投标。
  集藏方法: 集币过程一般规律是广“集”之后求“套”(即系列化),泛“集”之后进入“专题”(即系统化)。 硬币组套 硬币有不同国名,不同材质,不同面值,不同发行年代,不同造币厂等,因而也形成不同种类和内容的“套”的概念。
  1.面值套(面套)。指由主权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所发行的不同面值流通硬币组成的“套”。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套”,币友追求的第一阶段目标。面套常分小套、大套。小套措低面值套,特别是辅币单位套;大套应包括所有面值,特别是主币高面值,币。流通币的“套”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因为随着通货膨胀、币制改革、政权更迭等原因,小面值币不断退出流通,大面值币陆续补充进入。所以面套的集藏最好以年代为主线。收藏币和流通币不同,通常事先公布该套面值组成及发行时间。
  2.图形套(图套)。同一面值流通币通常有多种币图。面套只需其中任何一种均可成套,而图套则要求币图系列化。如德国流通币面套只需1枚2马克币,但对图套来说,应集全6种不同政治家肖像及1951年发行的无人像2马克币。这通常是币友的第二步目标。
  3.系列套(全套)。指主权机构在一定时间内所发行的全部币品。全套的难易与国别有关。对于有些刚刚发行硬币的国家(如马其顿)可以“一览无余”,但对于发行币品历史久远的国家(如墨西哥)则是“望洋兴叹”了。
  4.年代套(年套)。指同一面值同一币图不同年代币组成的套。这在美国比较流行,因为美国历史短,品种少,但同一品种和长期发行。如美国1美分林肯头像币从1909年起发行,到1999年已有90年历史。要按年代逐一集“全”这90枚币,也非易事。市面上的一些定位册,也大都按年布孔,要把那“窟窿”一个个填满,确需一番苦功。
  
硬币专题与主题收集
  专题(Thematic Collecting)一般指围绕一个特色,一个思想,一个系统的集藏;主题(Topical Collecting)一般指一种形式,一种币图的集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国家币(特色是独立)是专题;其中国徽币(着重在币图)是主题。动物币按动物学类、纲、目、种来集藏是专题(突出系统),按不同国家的熊猫币来集藏(着重币图)是主题。
  目前比较流行的币品专题有:体育、动物、植物、建筑、古迹、交通工具、历史人物等。例如100年来所发行的现代奥运会币近千枚;15个国家发行过21种兰花币;币中币有60多种。
  专题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大体说来,以“专”为先,“专”而求“全”,“专”而求“精”。 当然组套与专题也是硬币分类与整理的过程。
  硬币的储藏与清理
  1.储藏。原则是在经济有效地保存币品前提下便于鉴赏玩味。储藏方法取决于藏品类别(流通币、收藏币)、品相(普制、精制)、珍稀级别、储藏目的(传世收藏,展览,交易)和储藏费用(初次投资,经常维护费用)。
  现有的储藏币品方法(手段)有:币袋、币夹、币盒、币册、币盘、币柜等。根据经验:币夹与活页币册相结合是一般币品的较好储藏方法,币盒与币盘相结合则是高档收藏币的理想方式。
  2.清理。硬币在未进入流通时为自然金属光泽,与空气接触后或存放于塑料袋中会逐渐变色和锈蚀。流通中因与各种化学物质及手汗等接触更易变色和锈蚀。窖藏的古币不但形成严重锈蚀,有时还难以剥离。
  实践证明:银、锌、铜合金币易于变色;铝、铁、铜合金易于锈蚀。金币多年保存完好,不锈钢则能经受各种条件。
  对清理的忠告是:最好不清理、顺其自然;如需清理,务必慎重;清理尽量采用“软”方式不用“硬”工具,清理后币品应注明“经过清理”(Cleaned,Cld),一般品级及价格会因之降低。
  主要清理方法有:洗涤、清洗、擦拭、磨刷、表面涂覆。
  3.保安。随着收藏档次的不断提高,保安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目前主要方式有:保险柜和租用银行保险箱。
  与保“安”有关的是保“密”。个人藏品,特别是珍贵藏品是否应让外界了解及在何种范围内了解,自然是因人因币而异。“秘不示人,自得其乐”似乎降低了藏品应有的社会功能;但“广为宣扬,无人不知”又有“树大招风”之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20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