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评2003重庆全国邮展上的集邮文献(2)
评论对象: 一飞 | 2007/11/23 13:42:00
评论言论: 在重庆全国邮展上,文献类展品占展品总数的26%,可见所占比例相当大。纵观文献展品,可以认为普遍质量较高,但未达到全国邮展的历史最高水平,能够体现国家水平的作品没有出现,无大镀金奖及其以上奖级的作品。从送展面、数量等方面看,我国文献创作普遍十分喜人,这标志着中国集邮正向着“文献集邮大国”冲刺。笔者认为本次邮展有以下特点:

    专著选题窄,但挖掘深1983年全国邮展上,马任全的《中国邮票图鉴》获金奖,代表了专著类图书的最高水平,之后虽也有大选题专著,但新意、深度均不如意。此后的几次邮展,专著一直很少,而李世琦的《民国基数票研究》、常增书的《清代民国快信邮票研究》、刘道宜的《集邮与中国邮资》等专著获得较好奖级,仍凤毛麟角,它们成功的特点即窄选题,深挖掘。本次邮展也涌现出一批这类抓住一个不大的研究课题,深挖穷追,小中见大,几十年潜心研究,自然引人注目。

    由饶立新、曾耀辉著《中国印花与印花税票》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印花税票与印花税制史的专著。本书概述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印花税票的种类和发行使用情况、图样以及印制等内容。本书除具有资料性强的特点外,在学术研究上也有突破,如论证了中国1899年印出第一套印花税票,打破了原第一套在1903年,清代未办过印花税等观点。此外,作品还介绍税票集邮评审规则,编制了税票参考价目表,具有实用性。该书在中国’99世界邮展曾获银奖,之后作者又进行了修订,增加证券加以印花税票知识及2001年版新税票资料。修订了税票市价。据此,奖级又上台阶。

    邹金盛著《潮帮批信局》专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侨批是广大海外潮人与其家乡亲眷赖以联系沟通的通信方式,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在没有邮政设施之前,这是唯一的联络手段。该书对一千一百多家潮帮批信局中的六百余家使用的一千三百余枚侨批信进行研究,对侨民及其亲属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是潮汕近代历史的见证。书中展示的侨批封,不乏早期封,系珍罕品,对于侨批收藏、研究,有十分重要价值。

    由集邮家晏星著的《沙鱼涌邮史研究》是一部有浓郁地方特色选题的著作。沙鱼涌位于广东深圳附近的一个无名小渔村,抗战期间,由于上海、广东相继沦陷,中国对外水路邮路几乎断绝,情急之下,沙鱼涌则临时成为当年秘密邮政枢纽之一。1936年10月18日至1941年2月7日,沙鱼涌是我国与世界各国邮政往来周转的国际互换局,故名声大振。本书通过对古封、旧戳的研究,追溯邮政往事,向世人揭示了密封半个世纪的邮政历史,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以上作品体现了重庆全国邮展专著选题窄、挖掘深特点,那么,《麦克珍藏清、民国邮品集粹》和《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两书则是对传统选题的开拓和深入。前书作者麦克丁·雷登系美国来华教授,中文名字叫雷杰鸣,既是美国集邮协会会员,又是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员。难得的是,雷杰鸣克服了一个外国人语言上的困难,又选择了中国早期邮史这一难题,以邮票、实寄封、明信片、邮戳为素材进行研究,著就该书,获本次邮展大银奖。众所周知,红印花加盖改值票为华邮之宝,成为一百多年来为中外邮人收集、研究的热点。留伯仙的《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则以四百余枚贴有红印花加盖票的实寄封及其汇银执据实件为依据,对红印花加盖的流通进行考证、研究,填补了邮界“红学”的某些空白。(2)


     摘自《中国集邮报》(王超 荐)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