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我 的 回 忆 录一
评论对象: 5201314 | 2023/2/16 22:43:00
评论言论:

真没有想到2月份报名,4月几号就通知下来了,成都市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定于4月15日,在成都天府广场集中乘车前往凉山。

1964年的4月15日上午10时,成都的天空显得格外晴朗,成都市天府广场早己经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烈欢送成都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醒目大幅标语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央和广场周围大楼上空,几百名胸戴大红花的成都知识青年整齐地站在主席台正前方,听成都市的有关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完毕,接下来给每个下乡知青发放纪念品(一个洗脸盆,一条毛巾,一个大瓷杯,和一枚纪念章所有赠送的礼品都印有成都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的字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章图案四周是稻穗,图案中心是稻田和一辆拖拉机,正上面刻着“成都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纪念章由红色和金黄色衬托,背面刻有时间:1964年4月。

中午12时许,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汽车四队的12辆解放牌货车一字形的缓慢开进了天府广场,然后街道办事处的领队开始宣读名单,每辆车都贴了编号的,被叫到名字的,通知上几号车,自己就去寻找,找到车后把行李跨包丢到车上,自己就坐在背包上面。等待出发的时刻。

突然,人群开始喧嚣了起来,震荡的锣鼓在天府广场响了起来,欢送的队伍喊着鼓舞人心的口号,12辆货车也开始缓慢地启动,送亲的父母或是亲朋好友频频招手示意,目送着自已的孩子渐渐远去。

就这样,12辆满载知青的货车,鱼贯般的驶离成都天府广场,驶离武候祠,驶离成都,朝着一个陌生的方向,驶去。

(二)

12辆装满知青的解放牌载重货车,车头扎着大红花,两边车厢上贴有标语,插有彩旗,一字排开,显得格外醒目,车门上喷洒着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四队的字样,汽车缓慢地驶出天府广场,沿着红照壁,南大街,跨上老南门大桥,在浆洗街三叉路口转右拐,进入武候祠大街,经过农业厅,交通厅招待所,松村饭店,老南门汽车站,四川省交通厅,然后就进入一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武祠。汽车武候祠就进入川藏公路了。1964年的武候祠以外地区是成片的良田,那个年代还没有高楼大厦,川藏公路两侧是大片的农田,4月中旬的季节,大道两旁的秧田绿油油的,空气中流畅着阵阵微风,大地中散发出清新的空气,气候不冷不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远处的大片玉米地,也有1米5左右的高了,整齐的随着微风摇晃,好一派丰收在望的田野风光,美如诗画。

车队驶入川藏公路后,逐渐加速了车速,在市区20至30公里的时速,提高到50至70公里了。那时的川藏路,也就是普通的三级国道公路,除去道路两边走路的,骑自行车的,勉强够来去的二辆汽车通行,这样的路,想快也快不起来,况且又是老旧的国产解放牌汽车。或许我是第一次坐长途汽车,而且又是货车,刚开始还有新鲜感,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进入新津,我就晕车了,第一次的晕车,真的是太难受了,并开始了呕吐,这个时候,也没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了,更没心情听大伙的欢歌笑语了,心里就是一阵又一阵翻滚,好像肠子都要吐出来似的,周身一点劲都有,昏沉沉地躺在背包上面,也只能任凭汽车在行驶途中的起起伏伏,任由川藏公路上坑坑坎坎的道路给我们带来的翻肠倒肚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