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查看评论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香港人的钱袋子,到底在谁的手里?
评论对象: cjiyou | 2019/10/21 3:38:00
评论言论:

双方的不欢而散,并没有瞒过消息灵通的市场。先走的是外国公司,接着是在国外关系深厚的本地外贸公司,最后连本地银行都有了向外国转移资产的冲动,本港资产不断缩水,市场对货币自然也没有了信心。


为了平抑市场的恐慌情绪,到了1982年年末,本应作为货币压舱器的外汇基金自己也成了外币的出售者。


但市场和市民并不会因此感到安心。当他们得知港府正在大量吞进港币,输出外汇时,意识到香港的外汇储备在进一步被削弱,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在变差,对港币币值的预期也变得更低了。


长期积攒的外汇压力,终于到了爆发的一天。


1983年9月24日,攸关香港命运的“第四轮谈判公报”公布,公报直接介绍了双方的会谈成果,却没有用往次谈判都会出现的“有益的和有建设性”的用词。


公报发布后,香港市场高度紧张,当天几乎所有的外商都拒绝接收港币,而媒体和金融机构则都把矛头对准了当时的港英政府,试图搞清楚未来香港金融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投机客们则根本等不及港府的回复,在市场上疯狂抛售港币、港股。


恐慌情绪很快就从金融市场泄露到了街头。得知香港前途未卜的市民们没有别的保护资产的方法,只能前往兑换店买美元。到了才发现,美元的汇率已经飙到1:9.6(80年代前期一度是1:6.5左右),还得拿着爱的号码牌在银行门口苦苦等待。


买不到保值货币的其他市民则想出了更狠的办法,冲进超市哄抢食品、干货、家具,试图趁着超市还没来得及修改价格,用尽可能少的港元买来尽可能多的物品。


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一夜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看来有时候少说一句套话,真的是要引发血案的。


这一天,被后来的香港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六”。


港币信誉大受损失。


3不堪一击的小型经济体


这场“黑色星期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也在多方面引发了不良的后果。


比如时任港府财政司彭励治和中央之间,就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他指责中国银行(香港)在香港大肆购买美元,引发了港币的信任危机,而且不愿意在谈判桌上让步,以至于谈判进展缓慢,加剧香港的恐慌情绪。


然而中银香港并不是当时唯一一个吸入美元的机构,当时香港几乎所有有外汇业务的机构,甚至一些嗅觉敏锐的个人,都在做吸美元的动作。而以中银香港后来的动作看,他们和负责发币的汇丰、渣打两银行一样重视恢复香港秩序的稳定。


当危机的后遗症在85年仍然延续的时候,中银香港向濒临破产的嘉华银行提供了巨额备用贷款,帮助本地银行完成了周转。此后它还参与拯救了香港期货指数市场。


国家队的觉悟从来都没得说。


也正因为这两次态度明确的救市行动,中银此后获得了香港金融界的信任,成为了第三家可以负责印钞的银行。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