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中国各朝代真币和伪币的基本特征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1267 个阅读者
平板 打印
标题: 中国各朝代真币和伪币的基本特征
5201314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1147
积分:212704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3年10月9日
发贴心情
中国各朝代真币和伪币的基本特征

作者:静心泉

1、空首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空首布分为多种,那种体型大、厚重、粗糙的称为原始空首布。这种布钱长方形身,短銎,銎内留有范塞。大的通长16.4厘米,足宽9.5厘米,多半没有文字。有文字的体形较小,通长10.4厘米,足宽6.2厘米。    空首平肩弧足布,特点是足部内凹呈弧形,銎长,銎内留有范塞。平肩大型的通长10厘米,足距约5.3厘米;最小的“安臧”布钱通长7.4厘米,足距5.3厘米左右,钱体近似正方形。大型平肩空首布钱而铸一个字,少数铸有两个或多字,个别面背各一字。有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等等。小型平肩空首布钱面文多铸二字,如安臧、东周、安周、邵丘、官考、武、百、甘、戈、五、二、×、十。    大型削尖空首布钱面铸一字至三个字,多为地名。发现的有武、卢氏、三川釿、武安、函易。小型户空首布钱面文铸有两个字的多些,如武、武寽、武釿。这种布币肩部较窄,足部较宽,四边有廓,銎上大多带有一个圆形突起点,銎的两面均有一个穿孔。钱面中间皆有文字,两旁各有一道斜纹。钱背有三道线纹,正中一道竖直,两边各有一道斜纹,从銎与钱身相接处,分别斜行至两足部尖端。  空首尖足布钱耸肩、尖足、长銎,銎内留有范塞,多没有文字,俗称“无文大布”。通长14.5厘米,足距约6.5厘米。少数这种大布铸 文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日、工等。小型布钱面文有共黄釿么金字样,一般布面呈长方形,耸肩尖足,面背中央均起三垂线,肩中部长柄方銎,上大下细,如模形。    平首方足布钱,体形较大,圆裆,分为平肩和圆肩(有廓无廓)两种。多为二釿、半釿三等制。如安邑二釿,布钱通长6.5厘米、足宽4~4.3厘米;“安邑半釿”布钱通长4.4厘米,足宽3.1厘米左右。背多平素。有的安邑二釿、安邑一釿背铸“安”字。晚期的体小而薄,裆方,都是半釿布钱,俗称“小方足布”。通长3.9~4.8厘米,足宽2.4~2.7厘米。燕布鼓掌腰较深,背多铸有“左”、“右”等字。  锐角布钱的特征是:平首、平肩、方足,方档或“∧”形档,首部顶端左右突出双角。有大小两种:大布通长一般是7.2厘米,宽4.5厘米,重18克左右;小布一般通长5.1厘米,重9.7克。锐角布存世较少。    平首尖足布钱的特征是:耸肩、方裆、尖足,少数肩稍平。分大小两种。大布通长8.5厘米,足距4.3厘米左右,布面模铸城名,背铸数目字。小布通长4.4~5.5厘米,足距2.4~2.8厘米,布面也是模铸城名,少数是城名加上“半”字,布背也铸数目字。    先秦的钱币由于距离现数千年,因而少见,所以每枚都是珍贵的。(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2、传世稀少的平首圆足布有何基本特征?    先秦钱币中珍贵的一种币即是平首圆足布,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征是:圆首、圆肩、圆档、圆足。有大小二等,即一釿与半釿布钱。如“蔺”字布圆足大布通长7.4厘米,最宽约2.6厘米。钱面均横铸城名,背文有数目字。    大型平无足布的文字:蔺、离石。背文一、二、三、±等。小型平首圆足布钱文:蔺、离石、大阴。背一、二、三等。    先秦布币,价格昂贵,伪造货币也主要限于刀币、布币、环钱,因而我们要了解仿造这些货币的手法,主要有翻砂、改刻、挖补、打制拼合法等。有些用真钱作模翻砂制作的伪品,币面文字和饰线条都与真币差不多,但是翻铸的假-币都比真币厚重些。这是因为模子由湿转干的过程中必然缩水凹陷,加上注铜时熔铜对范模壁的压力,都会使范模变型,因而铸出的伪品显得厚重。但也有高手铸成的伪币与真币的重量大小八九不离十的,这就需要仔细观察锈色,辨音,最好与真品对照鉴定。(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3、“三字刀”、“四字刀”、“六字刀”的基本特征?    刀币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齐国首先铸行刀币。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故知原来叫做刀化(货)。齐刀重量近似,大体上每枚的重量都在44克到50克之间,亦有特别厚重的,这种刀币面文都有“法化”二字。背纹上有三横。法化是标准铸币的意思。    “三字刀”就是刀币面上有三字:齐法化。    “四字刀”就是刀币面上有四字:齐之法化。    “五字刀”就是币面上有:節黠之法化。    “六字刀”有六字:齐建(造)邦长法化。    “三字刀”是刀币中最多的一种。其特征是面文没有“之”字,背缘隆起而不断。背文有吉、Ψ、化、匕、上、日等。文字比较秀丽。  “四字刀”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铸币,刀身边缘隆起,背部边缘在刀身与柄之间有中断痕,刀面模铸阳文城名加“之法化”三字。齐之法化通长18~18.9厘米,重44.5~50.5克。背文:日、上、昌、化、眩、法昌、法、十二等字。    “五字刀”是齐城即黑铸造的。刀通长18.5~18.8厘米,最宽2.8~3厘米,重49~51克;小型的五字刀通长14~16厘米,最宽2~2.2厘米,重33~35.5克。背文:癖封、安邦、大行、法昌、法、行、化、司、工、吉、卜、日、Ψ等字。    “六字刀”是田齐的开国纪念币,面文没有之字,背缘隆起不断,其余的和早期齐刀相同。通长18.2~18.8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2.3~47克。背文:上、匕、日、六、化、工、司等字。六字刀在齐刀中最稀罕。    六字刀在齐刀中的价格最贵,因而有人就将便宜的三字刀通过作伪变成一枚珍贵的六字刀。战国距离我们现在有两千多年,那时候兵荒马乱的,钱币保存到现在的很少,故每一枚先秦的钱币都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仿造齐国刀币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翻砂和改刻。有的用真钱翻砂赝品,更有大胆者自己刻模翻砂。真币满身都是锈,而翻砂新铸的币就没有锈,于是他们就会采取作假锈手段制造伪锈,这是泉友要注意辨别的。用改刻手法仿造六字刀是常有的事。前面我们讲过三字刀和六字刀的特征,大家已明白三字刀与六字刀除字数外,其形态是很相似的,于是在保留齐化两字的基础上改刻出建邦长法四个字,这刻出的四个字与原先的两字在风格上是不同的。刻字必然先要将原先的铸面磨平,只磨刀币的中间部分,一头一尾的齐化两字不能磨,于是刀的中部的四个字就会低于刀的两头部分的两个字,仔细观察会发现的;也有人干脆全部磨光,六个字都刻出来,但是作伪者不了解战国文字风格,依葫芦画瓢毕竟要露马脚。无论那种方法作伪都存在一个锈色问题,大家要辨别币面、币背的锈色是否相同,币的字迹周围的锈色是假是真的等,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4、尖首刀和是明刀的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燕国境内部分地区铸行尖首刀币。尖首刀分为三式:一式,刀首尖,刀头宽大,弧背凹刃,呈坡斜状;刀背两面外廓隆起,而断于刀柄相交处;刀刃与刀首部分不留外廓,形宽薄而有弹力;刀柄略略呈弧度;外廓不是很明显的,柄面大多有两道竖线,少数只有一条;刀环大多是圆形,椭圆形的少见。刀形大的尖首刀通长17.3厘米,刀首宽2.6厘米,刀尾1.5厘米,环径2.2厘米。刀文多为一个字,比如王等字。在山西、河北多有出土。二式,刀尖较短,弧背较直,体较窄,刀刃凹下去;刀身有廓隆起,中断于刀柄处,面背都有二道竖纹,柄环圆形,少数椭圆,刀长14~16.5厘米,最宽1.9~2.2厘米,重15.3~18克。一般币有一个字,比如:上、王等字,两个字的非常少。第三种刀首如针,故名针首刀。刀身短而薄,刀身有廓隆起,中断于柄处,面背柄间有二直纹,刀环多呈竖椭圆形,刀文大多是象形文字,如:∣‖×∧等等,刀长一般13.8厘米,最宽1.8厘米左右,重9~14.7克左右,最小型者,重6.6克,在河北出土。    明刀出土的很多,出土的范围也很广,在日本和朝鲜也有明刀出土。明刀是燕国货币,它的背文有的只有一个字:匕、行、吉、干、文、方、同、邑、上、下、中等等,还有数目字,有的背文有多个字。背文多字的明刀是后铸的,数量也多,是草书。初期的明刀最接近尖首刀。刀身圆折,背面多是一个字。刀身方折的明刀和古磬相象,因此又被称为磬折刀。明刀现在几十元人民币即可获得一枚。(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5、战国时期环钱有什么基本特征?    环钱有两类,一类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另一类是圆形方孔,铸行都比较晚。它原是战国中晚期秦国的铸币,后来这种铸币形态影响了其他国家。    珠重一两环钱也是秦钱的一种,古时称圆形东西为珠,珠重一两就是环钱重一两。这类钱圆孔,背平素,钱径3.6~3.7厘米,重13.1~15.6克。据现在所知,环钱的文字有垣、共、晋、武差、济阴、安臧、离石、东周、西周、半环、共屯赤金、长垣一釿、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等,钱文大篆。其中济阴环钱有大小两等,西周和东周的环钱只有小型的。    环钱晚于布币刀币出现,因为古币上的文字,以记数记干支的为最早,记地名的在后一点,而记重记值的就更晚了。最早的环钱是垣字钱和共字钱,垣和共都是地名。环钱中的西周指的是河南,东周则是洛阳了。    由于环钱价很贵,于是仿造者采用翻砂、改刻、订制拚合的挖补等手段仿造环钱。用真钱作模糊翻砂同样必须做伪锈,因此要认真判断锈色,因此发现币身重,有伪锈痕迹的定是伪币。    垣字钱是环钱中发现数量最多的,所以通常都是用垣字钱来改刻其它价高的环钱。对于这类钱,也要从文字、锈色、重量等方面来分析。    有的是将真钱币文的部分笔划挖去,再补上伪造的笔划,象这类钱如单从文字上不容易判断,还可以从锈色和内穿来判定。大家要记住,秦半两钱是刀穿,半环钱是圆穿,在鉴定时需要用指甲稍用力摁摁币内穿的边缘,看看有无脱落,是否是将刀穿伪装成圆穿的。    西周环钱,币径2.6厘米,重3.8~4.2克。东周环钱,币径2.5厘米,重4~4.5克。东周环钱大型的径4.1厘米,面无内外廓,背平素。    文信环钱于河南铸造,钱圆孔方,币面有外向四曲纹,没有内外廓,背平素。径2.4~2.5厘米,重2.9~3.4克。賹化环钱有“賹化”、“賹四化”、“賹六化”三种。环钱面有外廓,方孔,背平素。径分别为1.1~2.3厘米、4.7~6.厘米、7.4~10.7厘米。賹化环钱是“虚币”。它流通的时间比较短,铸行主要在齐国领域。    一化环钱是燕币,钱文“一 ”,这是“一化”的意思。钱圆方孔,币面有内外廓,背平素,个别钱背铸有“吉”字,径1.8~1.95厘米,重1.1~2.6克。  钱币爱好者可根据各类钱币特征,综合其它方法去从事伪币的鉴定工作。(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6、秦“长安”和“半两”的基本特征?    秦长安环钱是秦始皇之弟长安君最先铸的,该币钱文篆书,币右“长”字,下为“安”字。钱圆孔方,没有内外廓,背平素。径2.1~2.3厘米,重1.8~2.1克。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改革方案。黄金为上币,铜为下币,其它各物都不能为币。这不仅仅是秦代的货币政策,也是秦朝实行货币定型化的政令,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原有的货币制度和政策推行到全国各地,同时废止原来六国的旧币。统一鼓铸半两钱。统一币制是秦王朝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有力措施之一。由于秦朝仅仅十五年即宣告结束,因而它的币制没有能全面推行,但这已经对经济起了很大的影响,如政府专门铸币,确立铢两单位,货币定型等,一直影响到秦以后两千多年的各代王朝的币制。    秦半两径一般为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没有内外廓,背平素。也有重达10克、20克的半两钱。秦二世的半两钱比秦始皇时的半两钱轻小些,即为八铢半两。    秦时由于受范模的限制,泥砂范一般只能使用一次,所以秦半两几乎枚枚都不相同。伪品如采用真钱翻砂铸得,必然是同范品,如果发现是同版的半两币,必定是伪品。有的秦半两钱文高挺,“两”字上横和“半”字下横较短。“两”字中间“人”上部有较长竖笔。铸口留下短柄较宽。大家要注意的是秦半两多数在形制上是不规整的,穿的大小也不太方正,这些都是秦半两的特征,在鉴别时可留意这些地方。(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7、怎样鉴别西汉“半两”、“五株”钱?    汉高祖初得天下,承袭秦朝向制,继续用秦代货币半两钱。西汉铸行过四种半两钱,一是荚钱,最初定重为三铢,后来越铸越轻小,被后人称为“榆荚”。二种是吕后时铸行的“八铢半两”,钱文“半两”,重如其文。三种也是吕后时铸的“五分钱”,钱文半两,钱径5分,刀就是汉朝的半寸,“五分钱”实为三铢重。四种是文帝时铸的“四铢钱”,即“四铢半两”。  荚钱秦末已经出现了,汉初时把重不超过三铢的小半两称为“荚钱”,荚钱大小轻重不一,有的径仅仅0.9厘米,重0.4克。    吕后时的“八铢半两钱”其特征如下:钱文书体扁平面短,已隶书化,钱体较薄,钱径大约2.7~3厘米,重4.8~5.3克。钱文“半两”二字,狭长而均匀整齐。  文帝五年时,因当时钱币大多重量很轻,于是下令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这就是四铢半两,该币的特征是钱径一般2.5~3厘米,重2.55~2.8克。背平素,极少有外廓,武帝时铸的四铢半两有外廓,背均平素;有的币边缘无周廓,”半“字上多一点,”半“字左下方边缘有一小突,右边”两“字没有上横。这时的半两钱钱文为小篆,但已具有汉隶气韵。    汉半两有铁钱,钱径2.3~2.5厘米,也分有廓方孔与无廓方孔两种。    武帝继位以后,没有继续使用四铢半两,而使用三铢钱。后又废止三铢钱,复用四铢半两。这时的四铢半两钱有外廓,有的也无廓。三铢钱有外廓,或外廓不清晰。钱径大约是2.3厘米,穿径0.8厘米,重2.1克。朱头方折。背素。    汉孝武帝元狩五年废半两钱,行五铢钱,至昭、宣、元、成、哀、平各帝都铸行五铢钱。西汉五铢钱钱径2.5厘米,标准重量3.5克;“五铢”二字在西汉的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有不同,一般说来武帝时五铢钱“五”字交笔直或略曲,“金”与“朱”字等齐。昭帝、宣帝时五铢钱,“五”字交笔弯曲,中间两笔和上下两划相接处略向内拢,“金”字头呈镟矢状,较小,“金”较“朱”字低些,字划清晰,铸造整齐,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它记号,比如有的内部上面有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元、成、哀、平帝时的五铢钱,“五”字交笔弯曲更甚,与上下两横的连接处呈垂直状态,“金”字头较小,呈镞矢开或等腰三角形,“金”较“朱”为低。西汉五铢钱面纹有穿上横廓、半星、四决文等,都是从武帝时开始兴起的。  西汉金五铢也是武帝时所铸。特征:五字中间两笔弯曲,上下两横较长,朱字头上下均为方折,穿上有横廓。钱径2.6厘米,穿径1.1厘米,重9克。这是我国最早有一定规格、体形、计数使用的金铸币。  西汉小五铢钱,又被叫做鹅钱,形容它的体形小。这种钱中较大型的钱径1.2厘米,重约0.7克;小型的钱径只有1.15厘米,重0.62~0.65克,这种币铸造整齐美观,文字明晰。    五铢铁钱,“五”字相交处呈直笔,近似对顶三角形,“铢”字金头较大,“朱”字较密,呈拥挤状态,字表较业。无内外廓,背平,侧面呈弧形,形制和半两钱相近。铁钱比铜钱略厚些,重一般在3.5克左右。    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很成功的钱币,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到唐武德年间废止五铢钱的七百多年间一直是中国主要货币,这是国为它的重量适中,恰到好处。(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8、一刀平五千等钱币的基本特征?    西汉末年,王莽夺得政权,他在货币问题上托古改制,他当政期间大的币制变动就有四次,铸币有六种二十八品,造成币制混乱。    一刀平五千币是金错刀,又称错刀,是莽钱中的精品。错刀其环如钱,身形如刀,环面穿上下“一刀”二字,阴文、篆书,用黄金错成,身面“平五千”三字,阳文篆书。错刀通长7厘米左右,厚0.3厘米,环径2.6厘米,穿径0.厘米,重约20~40克。“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铢钱五千枚。  安徽曾出土过金错刀,错刀大小略有差异,说明不是同范所铸,在陕西还发现有错刀范母,范文“平五千”,阴刻,第书,刀柄钱形,载“一刀”二字,“一刀”二字是错金的时候才刻上去的,钱通长7.7厘米,圆孔径2.9厘米,刀长4厘米,刀身宽1.7厘米,刀柄宽1.5厘米。  错刀的铜质优良,经久发出银光,钱币字家称为水银古。错金的方法虽然是继承的先秦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以后就失传了。后代有很多人想仿造金错刀,可是黄金错得不对,内行一看就知是假的。    与错刀同时铸的还有契刀。契刀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钱文字:“契刀五百”。契刀二字在周廓,五百二字在柄。重约16.4克。  错刀、契刀因为稀罕价格甚高,这两种古币今天都有伪钱出现。    布泉钱径2.5厘米,重也是五铢。钱文悬针篆,铜色与货布、货泉相同,没有发现有小型布泉。  莽钱中国一珍品是金匮国宝直万钱币,也可称为国宝金匮直万。该钱币也有伪品,大家在鉴定时,一定要注意特征:上部钱形有“金匮国宝”四字,下部布形在“直万”二字,文字似莽钱文,所以古泉家归为莽币。传世“金匮国宝”四字,下部布形有“直万”二字,文字似莽钱文,所以古泉家归为莽币。传世“金匮国宝”只有二枚半,一枚完整,一枚有残,一枚仅存上部,都是在陕西西安出土的。    山东出土比较多的是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莽币。大泉五十,圆形,钱径一般2.2~2.4厘米,穿径1厘米左右,有内、外廓,“泉”字下竖中断,“五”字上下两笔连内廓,铜质很好,呈暗红色。大布黄千一般通长5.25~5.45厘米,足长1.1~1.55厘米,首有一圆形穿,穿周及布币边缘有廓。上面铸有大布黄千四字,篆文。“黄字”高挺、纤细,“千”字甚弯,铜质、铸工均佳。也有的布币不通穿。    一般的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币价格平常,如是特殊品种,价格就昂贵了,如传形、错范等。    莽钱货泉钱径2.4厘米,肉厚0.12厘米,周廓宽0.2厘米。钱文为悬针篆,泉字中竖中断,这为莽钱特征,后铸和私铸的货泉大小不一,有重轮、决文、半星、星月及背四出文等,“货”字在右,“泉”字在左,有的钱面穿上无廓,仅在背穿有廓,货泉钱文较细。    小布一百一般通长3.05厘米,首长0.75厘米,肩宽1.85厘米,足宽1.8厘米。也是篆体钱文,字划纤细,中直竖纹不过穿,首中有0.2厘米左右圆孔一个。小布一百价值人民币2000元左右。    么布二百一般通长3.32厘米,首长0.85厘米,肩宽1.17厘米,篆书体钱文,中直竖不过穿,首中有0.25厘米左右的圆孔一个。么布二百也值人民币2000左右。    幼布三百一般通长3.55厘米,首长0.85厘米,肩宽1.67厘米,足宽1.8厘米左右。钱文篆体,中直竖不过穿,首中有0.25厘米圆孔一个。幼布三百也值人民币2000元左右。除大布黄千值人民币几十元近百元以外,其余9种布货价值都在2000元左右。    泉货六品,其中小泉直一价值仅数元人民币。该币钱径1.3厘米,有周廓,钱文篆体。    么泉一十,钱文篆体,“幺”字在上,“泉”字在下,“一”字在右,“十”在左,顺读“么泉一十”。价值十元以至数千元。    幼泉二十价值在四川达4000元;中泉三十价达8000元。一般钱径在2.7厘米左右,穿径0.7厘米,有外廓,钱文篆体。    壮泉四十一钱径一般在2.3厘米左右,有周廓,钱文篆体。    大泉五十普通型一般没有伪品。(摘自《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江波·赵志编著)    9、东汉五株钱的基本特征?    东汉的两百多年,货币经济大有衰退的现象出现。黄金的作用也更加减退。由于新莽币制混乱所招致的恶果,使得人民对货币已失去了信心,宁愿用实物为流通手段和支付工具。    刘秀兴复汉室以后,一反王莽的作风,厉行节约,所以明帝初年物价低廉。明帝末年情况就不同了,政治腐败、开支增加,后来又不断对边疆用兵,弄得兵荒马乱,物价飞涨。不过这个时候钱币已经深入民间,即使政府要想限制钱币,也不能废弃它,只能是控制。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这期间西汉五铢、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还在民间流通。建武十六年正式铸五铢钱。光武以后,史书多不载铸钱的事,大概是因为钱币在以后的时期在形制上没有什么变化,既然都铸的是五铢钱,提与不提都是一样的。东汉五铢钱的特征主要是“金”字头较西汉五铢大些,“五”字交叉弯曲,“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建武五铢钱,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廓较窄。“五”字交笔变曲,“金”字头较西汉五铢为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    四出五铢,该币是东汉晚期灵帝时所铸。其特征是:钱幕从穿的四角各模铸一道线直抵外廓,外廓较宽。钱径2.5厘米,重3.3~3.5克。该币浇铸草率,不精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0/7/14 1:54: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