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集藏资讯 → 邮市:莫以炒新判行情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63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邮市:莫以炒新判行情
cjiyou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70637
积分:615027
注册:2006年12月20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邮市:莫以炒新判行情


十多年来有些市场人士总是对“炒”新津津乐道,甚至把“炒”与不“炒”,“炒”得高与不高,作为判断邮市好与不好的准绳。其实“炒”新这种现象只是反映了政策动向的一个侧面,它既不反映邮市全貌,更不能反映集邮事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得出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一是邮品是一种印刷品,又是由邮政独家印制,独家发行,独家经营,独家管理的垄断性产品。印什么,印多少,公布多少发行量,什么时间公布,都是以自身利益为转移的,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在发行“香港回归金箔小型章”时,不是曾明确规定邮协会员平均每5人1枚,而在上市时只要肯出高价,要买多少有多少。21世纪以来发行的“量少邮品”,规定只有预订户才能买到,结果是在二级市场上被“炒”上了天。此类事例不胜枚举,邮界人士也早已司空见惯,足以说明问题的实质了。

  二是能够“炒”起来的邮品筹码必多,且易集中,这些筹码的源头不言而喻。反之,真正存世量少的老邮品,却“炒”不起来,都是根据集邮需求,由市场说了算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炒”新只是一种短期化行为,面对60年来发行的邮品,有限的资金,只能轮换“炒”作其中的几个品种。而被“炒”作的这部分品种,又都是些未经通信消耗,又未全部进入集邮者邮集的邮品,只是在一个“炒”作圈子里转悠,转悠来,转悠去,转悠的价格虚高,和其应有的价值严重背离,又会跌下来,“套”住一大批,就连集邮者也备受株连而大量流失。

  回顾“炒”新的历史,参与者大多充当了始作俑者的牺牲品,给邮市带来的是灾难。相信投资者、收藏者在事实面前是会作出取舍的。

  张吉弟

大江南收藏



欢迎光临炒邮网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4/24 18:51: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