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邮币卡资讯 → 话题:终于有人说实话了,所谓的新品种就是无良商人做的臆造品,太坏了…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132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话题:终于有人说实话了,所谓的新品种就是无良商人做的臆造品,太坏了…
5201314
帅哥哟,在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5454
积分:245166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3年10月9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话题:终于有人说实话了,所谓的新品种就是无良商人做的臆造品,太坏了…

ACG爱藏评级  木土集邮  2023-07-16 19:00
收录于合集
#话题
34个
1980年壹角“折光潜影”是前几年网上流传的一个具有特殊印刷特征的品种,不乏其中有的人宣传该品种为四版币早期新防伪技术的试验币,如今单张价格甚至被人炒至1000元以上,较之面值翻涨10000倍以上。然而由于多数人并未接触过实物,缺少足够的证据,至今仍被广泛质疑。接下来,爱藏评级通过多种鉴定检测手段为大家揭开1980年壹角“折光潜影”的神秘面纱。以下三组1980年壹角都是此次所发现的“折光潜影”,分别抽取一张进行详细分析。
图片
仅凭肉眼从正面俯视观察这三张纸币,整体并未发现有何异常,票面底纹或图案都保持完整,也看不出“折光潜影”的相关特征。
图片
在强光灯下,从侧面可见每张纸币正面“行”字右下方都折射出一个形似数字“1”的图案,这也是“折光潜影”名称的由来。
图片
强光灯下,使用放大镜单独观察票面隐形的数字“1”可见,隐形的数字“1”区域表面疑似涂满了一层类似胶水般的物质,所以在强光灯下形成了独特的折射,但也发现不同流水号段的“1”总体形态不一,有的位置靠上,有的偏下;有的较为宽大,有的较为窄小。
图片
在光谱特殊光源检测下,可见隐形的数字“1”区域的确存在一种与附近底纹截然不同的油墨反应。
图片
在电镜下观察,发现每一张“折光潜影”的特征区域表面的物质分布非常紊乱,有的上下堆积厚度不一,有的呈斜线分布,形态各异。
图片
在电镜下配合荧光灯进行观察,可见在每一张“折光潜影”的特征区域都出现了蓝紫色的荧光效果,但整体荧光效果深浅不一,边缘轮廓界线不清晰,非常涣散。
图片
进一步通过电镜和强光灯观察,可以看见在对应区域出现明显不规则的块状悬浮物,并未与票面形成一体,整体显得非常突兀。
图片
可见,“折光潜影”并不是一次印刷成型,而是后期人为添加异物附着于表面所形成,因此爱藏评级不会对其进行评级 。
综上所述,可以从8001“折光潜影”的检验结果以及针对网上说法中不难发现以下4处明显问题:
问题一:无论是图案、文字或防伪水印等等,印刷成形后都是与票面浑然一体的,而“折光潜影”的效果为后期添加异物附着于票面表面所形成,非常容易被后期人为造假。
问题二:哪怕是不同印刷造币厂印刷,在印刷同一种防伪印记上,所用到的印刷油墨、技术、工序流程或机器都是一致,所呈现的防伪效果也基本保持一致,而经检验“折光潜影”发现,不同号段所呈现形态各异。
问题三:针对网上流传8001“折光潜影”为四版币早期新防伪技术的试验币说法,并没有充足事实能够表明,在官方发行的中国印钞造币志丛书中都没有任何记载过此类防伪技术运用。
问题四:倘若8001“折光潜影”真为四版币早期新防伪技术的试验币说法,势必会投放在市面上流通使用进行检验,可目前市面上正在流通使用的币也未必广泛被发现存在“折光潜影”,反而是集中被发现存在于整条、整捆、整刀。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随着当下纸币造假技术也不断升级,切勿轻信未经市场广泛认可的收藏品种,爱藏评级后续也将继续曝光更多造假案例,提高广大藏友的鉴赏水平,避免上当受骗。

春雷始鸣,天气回暖,蛰伏的动物开始复苏。我们的民间印钞专家发现了1980年版一角的新版本“折光一角”。此处请自行脑补“万丈光芒”状。
图片
神秘的折光币
作为一枚对印刷尤其是对印钞富有浓厚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看到这则消息难免有些疑惑。下面,请跟着我的文字,共同探讨。
以下内容为爱好者的研究资料,我用谦虚的蓝色字体注明我的疑惑,供大家探讨。

一、名称:折光币,折光“1”角,逆光币,试验币,潜影币,“1”字隐形币。
折光潜影,作为传统的防伪元素,据百度百科描述,是一种凹印的暗影技术,利用横竖不同的凹印线条对光倾斜效应的不同,在纸张同一部位制成两种图文。当把这种图文对着光源平视时,见有一种图文,如把纸张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时会变换成另一种图文。
根据1999年版人民币防伪特征说明中,中国印钞造币将此防伪特征描述为“隐形面额数字”。这里表述的折光、逆光、潜影等字样是非常不规范的。表述为试验币,不废话嘛,感觉有迫切想把此币归为试验品种的意思。


二、试验币:折光“1”角券是在流通中试验的试验币(其他的都是在试验室试验)。
这“试验币”,再一次迫切想把此币归为试验品种,括号中的试验室我只想呵呵。作为印刷产品,如若要试验,当然是在印刷车间,一台印刷机占地面积是非常大的,一个“室”怎么可能容纳得下。


三、试验内容:使用新型印钞纸(改变纸张);使用新型油墨(改变油墨)。
新型钞纸是指将103-3号纸张变更为纤维度更细的103-33A号。新型印钞纸并不是简单的“抄造纸”,而是在纸张中有一层极其薄,几乎需要通过仪器才能看清的无色透明薄膜。
这个纸张代号我是无从得知,但是其描述的在纸张中有一层及其薄的无色透明薄膜有疑点。首先,在纸张中夹一层薄膜的方式是2016年在新版瑞士法郎上采用的Durasafe基材(纸塑纸的形式),很先进;然后,几乎需要仪器看清,就是说明肉眼可以看到,“无色透明”怎么看到呢,难道有钛合金眼,能看到同样无色透明的空气么;最后,仪器只能是识别,要么薄膜有标记元素可以识别,如果要通过光线来扫描识别是不可能看到无色透明的物体的。


四、试验地:在***印钞厂的试印车间(2011年8月25日出厂)。
车间字样终于出现。


五、试验目的:在流通试验中,为人民币国际化,合理设计2015版提供科学依据。
一个“隐形面额数字”就能占如此重要的地位?从发行的2015年版100元券来看,公众防伪的趋势是“光变效果”,而非此类较难识别的传统防伪元素。


六、试验结果:达不到要求,被评审委员会否决,以至影响2015版取消“折光潜影防伪技术“(在2005版100元券正面右上角的“隐形面额数字100”,在2015版中不再使用)
很想知道,“隐形面额数字”在1999年版和2005年版两次均应用了,按理说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防伪元素,怎么会失败呢?就算是加入了薄膜,也不应该呀,毕竟2000年的新世纪纪念钞作为纯塑料的,也采用了“隐形面额数字“的防伪元素。


七、投放地:广东,河北,甘肃。
       无从考证。


八、发行方式:定点、定时、限量发行,限期回收。
       回收,又没有定位,怎么回收。看冠号和号码吗,这么大的量怎么可能。


九、号段:X2M5600001-X2M5700000;C3M0550001-C3M0650000;M1D2700001-M1D2800000。
可以看到,每一个号段都是10万枚,先不说为啥号段还分开,就假设是一起印刷的,30万枚吧。如果手里有8001的炮筒的话,可以看到整版1角一共有70单张。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除法,300000÷70≈4286版。按照印刷机的机器速度,不到半个小时,印刷完毕。一个这么严肃、重大、可能造成不可预估风险的试验,就半个小时么。。。。。。


十、制作工序:
      普通1角:造纸——底纹——胶印——打码。
折光1角:造纸(新型改良纸张)——底纹——胶印——逆光——打码。
底纹是什么鬼,都是胶印,何来底纹一说。(有凹印的时候,才有胶印底纹一说。)逆光,按照下文,应该是凹印吧。“打码”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印码”。


十一、增加工序:普通一角,是全胶印的,根本没有凹印,逆光一角是为了测试纸张和油墨,印钞测试车间增加了一道凹印工序。
       好嘛,这个没有疑惑。


十二、折光潜影的“1”,字样的线纹极细,比刀片还薄。
       什么样的刀片?


十三、折光潜影的“1”部分墨膜光亮;有些试制币上的折光潜影的“1”线条依旧很难识别。
       当然光亮咯,上面有一层薄膜,反光呐。这个难以识别,我在2005年版的100元券上怎么没有看出来呢。


十四、背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以前,在研发,印制和发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问题解决了,也有一些问题到了人民币发行到市场上之后,人民群众反映才发现问题,比如100元颜色不统一,再比如某些洗涤品会把人民币颜色洗掉等等。
针对问题,有人提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意义”的试验方法。(不在实验室试验,而发行出去在社会流通中试验)
       这个背景说明特别有意思。人民币,作为大量印刷的产品,其印刷一致性非常关键,颜色不统一就非常严重了,那是重大失误。另外,人民币的油墨都是能耐机洗的。(谁家没有把人民币忘在裤兜里过)还有,人民币作为一个严肃的国家契约,其发行都需要报备国务院的(比如第二、三套人民币,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审阅过),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实践意义”,简直不想要乌纱帽了。


十五、四特殊:特殊纸张;特殊油墨;特殊试验方法;特殊发行流通。
 应该是再一次重申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忽悠呗。
 
我有一个不成熟想法图片图片图片
 作为一枚印刷专业的学生,在我的课本中有一个烫印工艺,可以把塑料薄膜烫印上去。凹印机作为国家管控设备,不可能搞到,但是,可以通过凸印(盖印章的时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凸印)来模拟凹印凸起的效果(比如我之前收到的假-钞,就是这么弄的)。
图片
呵呵哒的折光币细节
 为了写这个文章,我百度了以下,关于折光币的文章,是今年年初才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出没于各大论坛。(不说套路,其实就是忽悠之前的造势。)这种营销手段,值得学习。
图片
重大发现,惊!新品种,折光潜影西瓜子!!! 
收录于合集 #话题
 34个
上一篇
话题:佳邮评选,这样的游戏何时止
阅读 38

木土集邮
分享
收藏
在看
发消息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3/7/17 0:20: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