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集邮的时候,便发觉到邮票这东西不仅能满足人的一种爱好,而且可以增值。这个,和同学们交换藏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买来才多长时间啊,我多买的那几套《猛禽》,本来1.16元买的,现在3块钱他们居然要买,两块钱买的木兰花小型张,他们都出5块了…,一下子很兴奋: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轻松地赚钱路子。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我总是跑到邮局,那本来丑丑的老大妈,我看着就是那么的慈眉善目。后来,和她套一下关系,居然认识我老娘。于是,天经地义地称呼她阿姨了。阿姨真不错,每当新邮票到的时候,她总是能给我留下几套。现在想起来,都非常感激她。最后,到1988年的《麋鹿》出了无齿邮票以后,邮市又经历了一番的恶炒。很多人关注邮票的发行了,慢慢地,这些邮票,也轮不到我买了(局长,科长,她的那些熟人,多着呢!咱那时候,一个小毛孩算老几啊)
买不到原价的就买不到吧!那时候,本地还没有能提供交换邮票的地方。有一天,我发现在《集邮》杂志后几页,有交换出售邮票的广告,于是,便写信附上邮资,让他们给我邮寄一份售品目录。企盼当中,他们终于从不同的地方,寄来不同价格的售品目录。我便挨个对比,哪个便宜就买哪一个的。然后,怀着满腔的希望,从邮局汇款给他们,盼着他们早点给我寄来我想要的邮票。想起那几年,骗子还是少的,基本上,我要买的邮票,他们都能收款后及时给我邮寄过来。收到以后,我便用这些买来的邮票,和同学们换取我喜欢的。
后来,高中毕业了,没考上大学。父母每天都指着我的鼻子骂:我问过老师了,你要不是玩邮票,不和那些小瘪三玩,你应该上很好的大学的!唉!听着父母的唠叨,我只能以一句名言告诉他们: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是镜子,在哪里都会反光的!给我一个摊子,我就能赚钱!
说完这话的第二天,我便夹起我多余的邮票,跑到本地的邮局那里的集邮柜台。卖邮票的阿姨还在那里,看着我把邮册打开,放到她一边空闲的柜台上,她一句话都没有说。后来,局领导过去看了几次,也没有说啥。(以后,那里就成了我们本地的一个小邮票市场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嘿,本地玩邮票的哥哥叔叔们真捧场啊!不到中午,就卖了30几块。算算买来的成本,也赚了10几块了。(弟兄们啊,那时候的10几块,可是要做一天的建筑工才能赚到的)。
中午到吃饭的时候了,拿着包,匆匆回家。吃饭前,数着卖来的那些钱,父母看着,也不说我什么了。于是,我以后每天就到那里摆摊。虽然,父母怎么也搞不懂,这个钱到底是赚谁的,怎么赚的,但是,我总没有吃闲饭也没有怎么消沉,他们都很满意。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慢慢年龄也大了,到说媳妇的时候了。老娘说,你这样,谁愿意跟你啊,没保障的啊!各位看官,那时候的小姑娘,还是在意工作单位的。于是,家里人便找关系,给我安排一个工作。哪儿呢?服装厂!那时候,这单位效益确实不错,但是想想,俺一个大老爷们,天天做那些女人活,这男子汉的气概和斗志,从哪里来啊!还是俺在邮局的那个小摊子好啊:自由,也不少赚钱。我上班只上了不到三年,这段时间,我只要把手头的活忙乎完了,便脱下工作服去我那个岗位去。领导呢,明知道我不在岗上,但是我工作麻利的啊!我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管我呢!
后来,结婚了,便经历了那邮人难忘的1997。幸好,我为了结婚,把手头的邮品全都抛了,后来算算,损失不大。但是经过这一波行情以后,邮市惨淡到今日,有目共睹。行情不好,玩邮票的也少了,摆摊也卖不动邮票了。有一天,摆摊的时候,有个老乡过来问我“洋钱”(就是银元)收不收。对这个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但是不甘心放过,于是,收!花了60元买了两个,都是大头的。回家拿给父亲看,他也不懂真假啊!心里想着这事情,反反复复地看着这两个银元,始终都安定不下心,于是,第二天,坐车到市区,(那时候的车票是2块8,现在是12块5毛了)。找到我常去批发邮票的那个老板,他说真的,于是40一个卖给他了。
从这件事情以后,我懂了另外一条生财之路:邮票可以附带着处理,同时,可以收购这些铜钱银元之类的,由此,我便开始了我的钱币买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