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各路文摘 → 恶炒新邮毒瘤难除(黄兴跃)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268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恶炒新邮毒瘤难除(黄兴跃)
一飞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铜质市民
文章:5538
积分:45483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4年8月21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恶炒新邮毒瘤难除(黄兴跃)

恶炒新邮毒瘤难除(黄兴跃)

邮票本身是邮资凭证,不论老邮和新邮,都是如此,但恶意热炒新邮,已经在市场形成了一股势力,大凡炒作新邮都有其冠冕堂皇的借口,总要极尽其所有而宣之。回顾近几年的市场炒新,其手法基本一致,无非是配合邮政拉高放货,达到获取暴利的最终目的。炒作一个丢一个,套牢一批人,就是事实。

为什么炒作新邮毒瘤难除?说穿了还是为了借炒新发财,这里面原因很多,关系错综复杂,透过现象看本质,炒作新邮实质上就是邮政垄断商品的一种手段,于公于私皆有利可图,大到完成行业年销售任务,小到掌权者灰色收入滚滚来,要完成整个物流过程,自然离不开市场这个中转环节,而拥有这个殊荣的,自然是长期以来与邮政有业务(勾结)往来的少数邮商,而互联网又成了传媒炒新信息的平台,循环往复的恶炒新邮,是邮市不能健康成长的肿瘤,恶瘤不除,邮市难兴。

从邮票的收藏属性来看,老邮与新邮本无过错之分,邮票价值的体现是存世量多寡、题材和设计与社会供求关等诸多因素决定了邮票自身价值。邮政利用垄断资源恶炒新邮,对集邮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受益的是少数(包括邮政内部的蛀虫),受害的是大众,把个人利益建立在不断的对别人(广大集邮者和投资者)不动声色的欺骗、掠夺上,这样的市场环境能好转吗?

集邮市场的存在,就是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搞活市场,弘扬集邮文化,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市场竞争应该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公正、公平、公开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要素,利用垄断资源和手中筹码无休止的炒作新邮,对于一般投资者和集邮者而言,是处于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上吗?

昨天的文章《谨防小片再次咬人,》在论坛引发争论,可能无意识伤及了建仓小片的投资者,我对小片本无恶意,只是反对无休止的恶炒新邮,之所以用“谨防”二字,就是担心再次恶炒,况且,文章并未对小片的价位有任何的界定,何必这么敏感呢?只要广大投资者都有清醒的投资理念,不再崇尚炒新,相信市场发展趋势向好,投资任何邮票都是有回报的。邮市之所以这么多年炒新不断,就是根源未除,邮市不兴。近两年来,我撰写的文章对事不对人,不论场外场内,大家都是朋友,其目的是希望邮市振兴,邮票有很好的归宿,同时也希望大家有投资回报。我们买邮票做什么?还不是为了保值、增值后赚钱吗?谁愿意把钱投向火坑呢?

因此,要想市场良性发展,国家邮政应在炒作新邮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在发行期内的邮票敞开在邮政窗口销售和使用,只要随时在邮政窗口上能购买新邮,使用新邮,自然会切断市场炒作新邮的毒瘤,邮政窗口上随时随刻都可买到的邮票,谁又会花高价去邮市购买呢?切除炒作新邮肿瘤之根本,就是在邮政窗口上敞开销售邮票。

                                                          2007929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30 18:18: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