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市场热点 → 从含银量来看背后的信用积累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24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从含银量来看背后的信用积累
5201314
帅哥哟,在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5022
积分:241263
圈子:参与的圈子
注册:2003年10月9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从含银量来看背后的信用积累

原创 川龙荟萃 机制币收藏群英会
2024年08月14日 11:00 6人听过


中国老银币含银量,虽然诞生的时候有一个“通用标准”,但一直也就是个“参考标准”,除了天津造币总厂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比较严格的遵守了这一标准,其他的品种或多或少都有些波动。 造币非常考验“政府信用”,有很多品种的地方铸币,今天是非常受欢迎的收藏品种,刚刚出来的时候就是因为含银量不够,遭到民间抵制,所以才回收造成今天数量稀少,收藏价格高。 



1896年,清政府刚刚批准各省开铸银元,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石头这个时候是个稀缺资源),结果北洋22和浙江23年都是做出来被老百姓抵制了,为啥?成色不够 ,怎么办呢,只能拿去发军饷了。(当兵的好可怜)1898年成都造币厂做出来的美国版我之前测过,含银量竟然到了94%,怕是跟这几个前辈当了石头有关。 











要不是这个时候还有鹰洋这些市场公允品种在,怕是成色还要低,鹰洋、站洋、坐洋等等,虽然生产周期很长,铸造的厂家和背后的管控环境常有变化(战争等),这些银币的工艺水准特别是含银量都很稳定,这也造成了清末民初那段时间,大家宁愿相信外国银币,也不愿意相信本地银币。信用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起来的。 











川龙荟萃
 请作者喝杯茶嘛! 
喜欢作者
1人喜欢

新手入坑贴
36
新手入坑贴 · 目录
上一篇
公博新鉴定盒亮相了
阅读 2094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4/8/14 22:04: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