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集藏资讯 → 金箔邮品:集邮投资的风险教育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264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金箔邮品:集邮投资的风险教育
牛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荣誉市民
文章:2510
积分:15427
注册:2006年8月3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金箔邮品:集邮投资的风险教育

(张健初)

上网查“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价格多标在37.50元左右,为面值50元的75%,基本类似花票的打折水平。但,既然标这个价格,就应该是市场喊价,实际成交估计还要低3%5%,请注意,我这里是说如果有“成交”的话。但从目前市场现状看,“成交”的可能性几近于无。两个方面的原因:一、面值高达50元的品种,如果买来使用,适合什么样的邮政服务?包裹不让贴邮票,快递不让贴邮票,那还能用在什么地方?邮局又不像银行,可以兑换成面值为平信邮资的邮票;二.如果选择投资建仓,这样的品种,又实在太老了些。邮市特点就是喜新厌旧,追逐热点,10年前问世的“大姐大”,人老珠黄,还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关注目光?   

对于大多集邮协会会员,这款现价只在3750元的金箔小型张,10年前可是拿着会员证,以120元的价格,排队在集邮公司拒台前拿到手的。同是金箔小型张,120元的品种叫“硬壳”。这个“硬”,是邮票发行部门对在册协会会员关心的强度,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一般集邮者,因为没有会员证,所以只能买到售价100元的软壳品种。虽然“硬”、“软”之间只有20元的差价,在当时,它可是身份的象征,是有人疼的孩子与没人疼的孩子的根本区别。     

10年回过头看,单单薄薄一个纸质包装,成本顶多也就两三块钱,因为套在金箔小型张之外,就敢把价格定到50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暴利?而仅仅把纸包装的材料由“软”加“硬”几分,又把价格抬高20元,并且还以“照顾”的名义,专门销售给“家”里亲戚,这又是牟取暴利的一个什么手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10年过去,“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以75折在市场贱卖,曾经50元、70元的高价包装,在市场已经一文不值。按其37.50元市场喊价计,集邮者10年损失率在63.5%,协会会员的损失率达到了68.75%。“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给所有集邮者,都上了集邮投资的风险教育一课——如果把集邮看作是一种投资,热情可以有,但风险意识不可无,尤其是面值设置远远高于常用邮政资费的品种,因为消耗率等于零,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升值空间,应该远离而“敬”之!   

对于集邮协会会员,这种风险教育更多了一层意思。确确实实,当年积极靠近组织的目的,本是想得到协会的关爱和照顾。但大家都忽略了关健的一点,发售方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商业行为,特别是与邮票面值相等甚至超出面值的高价包装,性质不明,定位畸形,更应该引起高度警惕。说白了,发售方的刀子更快,换了个马甲,就多宰协会会员20元没商量,占到面值的40%,真的触目惊心啊!   

但这种风险教育,对于大多集邮者,即便有过教训,也还是防无胜防。邮票发行是国家邮政局,他们的定价,是权威的定价,我们有资格怀疑,有胆量怀疑,有必要怀疑吗?现实是残酷的,现实是惨痛的,10年下来,对于我们,“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就是一个暴跌的黑梦。一款面值50元的邮票,如果10年内有百分之百的升值空间,那么在发行之初,这个空间就被发行方一次性给剥夺了。对于集邮协会会员,甚至还多超前剥夺了40%。用老百姓的话说,儿子的饭,孙子的饭,重孙的饭,都一次让他们给吃光了!   

“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是中国邮市发展由盛向衰的重要转折点,而当年号称1800万的集邮队伍,也正是由于金箔小型张之痛,远离邮坛,从此不再回来。想想也是,10年漫漫下跌路,对于集邮协会会员,从当年风光的120元售价,到现在惨兮兮的37.50元喊价,平均每年都下跌17.1%。类似战绩,让集邮者如何再有“集”之心,“集”之情?   

“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风险教育一课,同样也让授课老师尝到苦头了吧?



他强任他强 清风拂山岗 他横任他横 明月照大江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2/23 23:38: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