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切换浏览模式

炒邮网论坛网友视点集藏资讯 → 田黄石收藏故事多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74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田黄石收藏故事多
震荡上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白银市民
文章:10983
积分:105934
注册:2007年11月28日
楼主
 个性首页 | 邮箱
发贴心情
田黄石收藏故事多

   寿山田黄石,色黄,生有红筋、石皮,隐有萝卜纹、质地温润凝脂,莹透可人,当为印石中第一宝物,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田黄石仅产于福建福州市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旧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深为当今古玩藏家所青睐。

    民国年间,沪上中医名家陈存仁偕友人秦伯未、张继三人闲游老上海城隍庙,在西廊一个刻图章摊上见到一方寿山老坑田黄石旧印,石色古润黄如冻,光泽灿烂照眼亮,摊主叫价银元八枚,张继竟然不还价掏钱立刻买下,在一旁的陈医生看了深感奇怪,后来才知道这块老田黄石是一位著名藏家的旧物,其价值远远不止八元大洋!张继何人?早年曾听吾师郑逸梅先生说,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碑,重写者就是此人,民国文人能写会诗,与唐人张继同名同姓,他喜欢收藏旧书画、田黄石,这也算是民国年间城隍庙中田黄石拣漏旧事吧?另据陈存仁说,旧上海地产大王程霖生喜爱收集石涛画和各式田黄图章。

    名画家吴湖帆先生在《醜簃日记》中写道:1933年4月3日陈巨来为余刻“双修阁”田黄印交来,长谈至半夜。1938年某月27日午后,曹友卿取田黄印来,陈巨来送来所刻“德斋”等小印又取大田黄刻。29日归家后,陈巨来以大田黄刻就交来,又见示中田黄冻一枚,绝妙!惜有极坏边款二行,占每行一面,真是白璧之瑕,讨厌至极,无可奈何,石质则可谓极品之至,大小约六七分见方,上有旧雕兽纽。又有二方亦田黄,大小虽相若,则相差远矣。由此可见,民国年间印家陈巨来经手刻过的寿山田黄石的确有不少。

    某年,清代文学家、阳羡词派代表人物陈维崧墓被人掘开,有位叫赵咏岩的文人见到挖墓人从墓里捡出一方寿山田黄印章,色黄湛然温润可爱,石章印面刻有阳文小篆:“阳羡陈维崧其年氏图书记”共11个字,这是清代著名篆刻家许容治印,咏岩钤拓数纸收藏,且以歌咏之:“词人阳羡尊迦陵,此劫难逃白骨露,昨见乡人持印来,片石蒸栗式奇古。”

    民国年间,吴湖帆请老上海古董商,汲古阁主人曹友卿代售出一方大田黄石章,后以380元银洋成交,当时,吴湖帆说道:此块大田黄应该可以卖到七八百元,只是因为时局影响,寿山田黄石价只能贬值,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沪上名印家韩天衡先生在《天衡印话》中写道:“田黄石品,实有定鉴。今所多见者,或以荔枝冻烟熏,或以杜陵坑充赝,或以连江黄欺人。壬申春节,吾于日本静冈市政厅举办个人书画展,友人高桥君自远道来,出示田黄二方嘱鉴,称购自台湾,价甚钜。而二石一为加黄之荔枝冻(荔枝冻石时有萝卜纹),一为上佳连江黄,均非田黄”。韩先生为此特别告诫藏家:“目前国内外市场称田黄石者,往往真伪相杂,故购者当郑重之。”



人见人爱,啤酒见了都开盖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7/5 12:35:00
回到顶部

沪ICP备05057691号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